​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地区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畅谈“百千万工程”的深圳贡献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03-07 22:28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一年来,我国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在2024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来自深圳于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点赞深圳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作为与贡献。

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贡献“深圳力量”

“河源的乡村从脱贫到迈向振兴,离不开深圳一直以来的倾力帮扶协作,离不开深圳干部们的辛勤付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瑞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经理刘丽萍感慨道。刘丽萍是一位“新农人”,她说,近年来合作社所在的乡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深圳福田区帮扶协作下,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让人激动的是带来了乡村产业的兴旺。

深河帮扶情,源源不竭力。从20世纪90年代的非制度性帮扶,到2013年对口帮扶关系全面形成;从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的设立,到深河共建项目遍地开花;从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到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在产业共建、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各项工作上都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而今,河源与深圳从单向帮扶转变为双向奔赴协作,在广东吹响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号角的背景下,深圳更是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助推河源高质量发展。”刘丽萍说。此次全国两会,她也重点关注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等问题,为老百姓谋福利,为乡村发展助力。

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东源县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丽梅先后到东源县曾田镇、龙川县黄布镇的食品生产企业等地调研,了解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在河源家乡扎根发展二十载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丽梅,见证了这些年家乡的点滴变化。她说,“深圳通过派驻帮扶协作,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协作,为河源带来特区先进的发展理念。”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结下深厚情谊,取得丰硕成果。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深入推动河源市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瞄定“百千万工程”目标,把深河帮扶协作事业融入到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贡献“深圳力量”。

打造“特区+老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板

近期,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联合印发《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情况监测报告》,从产业协作、消费帮扶、医疗卫生、营商环境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深圳汕尾对口合作工作经验,充分肯定了深汕对口合作取得的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海丰县梅陇镇梅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剑川从珠三角发达地区回到家乡、扎根老区农村,他接任梅陇村党总支部书记的同时,也接过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旗,与村里干部群众一道埋头苦干,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对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深有感触,“‘特区就在家门口’,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就位于梅陇镇,相信借助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的力量,汕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更加蹄疾步稳。”

据介绍,两市全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立足深汕合作拓展区,高标准打造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产业。

聚焦补齐民生短板,深圳出资16亿援建深汕中心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优质医疗服务辐射粤东地区、惠及更多群众;援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建立本硕博一体培养体系,并带动汕尾基础教育补短提质。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我深知农村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将深入学习与借鉴‘深圳经验’,持续把工作着力点精准凝聚到富民增收、改善环境和保障民生上来,用汗水与激情在农村再创一片新天地。”高剑川说。

十余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帮扶支持汕尾,建立了高层推动、部门互动、发展联动长效机制,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100亿元,促进社会产业投资1500亿元,推动落地产业项目180个,并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发展,把特区直接建到老区家门口。同时,汕尾也充分发挥土地、海洋、能源、农产品和技能人才等资源优势,助力深圳企业做优做强,开辟了“湾区一体、深汕同城、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海丰县梅陇镇梅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剑川

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深圳贡献”

深圳与汕头的对口缘分始于2021年7月,首批75名干部帮扶汕头三区一县13个镇。去年6月,结合产业协作新任务,增派19名干部。

在进驻汕头两年多的时间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走深走实,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2亿元,与深圳结对的1区3镇14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

“深圳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对口帮扶协作汕头,不断深化产业、就业、人才、科技、民生等领域帮扶协作,以‘头号工程’的力度,高标准、实举措在促进了汕头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展现了深圳的担当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天亿马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学沛表示。

汕头的高质量发展,与深圳同频共振、彼此协同。在强化产业协作方面,深圳、汕头两市已挂牌成立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支持汕头在深圳设立了7个“反向飞地”,首批43家汕头企业入驻;在壮大乡村产业方面,深圳除了安排两千多万元支持南澳县后宅镇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项目建设,还谋划了75个见效快、收入稳的小产业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进阶换挡”。

指挥部还将乡村建设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基本任务,持续改善县镇村发展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推绿美广东建设,完成苗木种植1.5万株;改善乡村风貌,安排1.7亿元资金,支持当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6家帮扶单位筹集资金实施了120个微实事项目,解决了一批当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具有“特区+特区”“核+副中心”的特殊性,两年多来,深圳助力汕头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深化两地深度协作,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了深圳贡献。

“作为在汕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对深圳的对口帮扶协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深圳能继续发挥科技产业市场优势,强化深汕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实现更高层次的双向赋能、共赢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马学沛说。

编辑 王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