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下午,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以下称“指挥部”)抓党建年度述职暨2024年工作会议在汕头召开,总结回顾2023年工作,谋划部署2024年工作。记者了解到,2023年,指挥部认真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在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好成绩,赢得了好口碑。进驻以来,深圳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2亿元,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与深圳结对的1个区3个镇14个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
指挥部工作会议现场
产业发展有新成效
产业协作起步开局。日前,《深圳—汕头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案》正式印发,合作园区开发建设进入实操阶段。据了解,2023年两市已挂牌成立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支持汕头在深圳设立了7个“反向飞地”,首批35家汕头企业入驻。为助力汕头改善营商环境,指挥部安排5000万元支持企业降低成本、扩大投资,谋划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将“i深圳”“深i企”等功能延伸至园区,目前深汕“跨城通办”事项达到398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梳理深圳“20+8”产业集群和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围绕产业协同开展联合招商,达成意向投资项目22个,投资额310亿元。安排5000万元组建深汕产业协作基金,计划规模10亿元,首期2亿元。
光明—金平产业协同发展基地(“反向飞地”项目)
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近日,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一期投入使用,首批草莓长势良好,红彤彤的草莓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采摘。这是指挥部支持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之一。
据悉,指挥部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安排1亿元,并撬动当地配套1.2亿元,实施了包括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在内的10个区域特色鲜明、带动辐射力强的产业项目,达产后每年可为当地增收260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1300多个。此外,指挥部还谋划了75个见效快、收入稳的小产业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进阶换挡”,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近1000万元,66个收入不足15万元的村在去年全部出列。推动汕头31个产品获批“圳品”,成功创建7个“深圳农场”,助力汕头产品扩销提质。
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一期已投入使用
乡村治理有新提升
党建引领强筋骨。指挥部实施“千人培训计划”“耕耘者振兴计划”,累计邀请汕头约1700名党员干部和创业人才到深圳培训。联合汕头大学开展“火种”宣讲计划,深入农村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12次。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帮助所驻村谋划项目126个,解决民生诉求144件,推动深圳26家帮扶单位与汕头261个行政村开展党建共建,组织义诊、助学、培训等活动。
提升治理添活力。坚持底线思维,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据统计,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的261个村,目前纳入防返贫监测的有53户、243人,较2021年分别减少77户、295人,实实在在地守住了防返贫底线。持续开展撂荒闲置地整治“十百千计划”,完成了8000多亩撂荒闲置地复耕复种,守好了粮食安全底线。
河溪镇湖东村推广“粤治美”小程序
开展乡村治理先行示范村创建活动,形成了党员包片联户、积分制管理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4个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9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在河溪镇湖东村,村民的手机上都安装了“粤治美”小程序,找两委干部献言献策、出钱出力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在外务工的村民欣喜地发现在数字平台可以常常看到村里的变化,觉得自己和家乡更紧密了,更愿意参与到家乡治理中去。现在湖东村是“粤治美”中排名全汕头市第一的乡村治理五星乡村,在全省参与的5648个村庄中排名第五。
成田镇举办“影映初心”上盐电影文化节
振兴文化增自信。去年12月,在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家乡成田镇上盐村,一场电影文化节举办得有声有色,既有电影展映、影人访谈,还有西岐英歌舞巡游、市集与音乐会等,吸引了十几万人次参加。而在成田镇东盐村,粿品工坊已成为当地一个热门景点,既传承了潮汕非遗粿品文化,又带动集体增收、村民就业。据悉,成田镇工作队正筹集65万元打造“潮汕粿文化村”,在东盐村重点规划特色餐饮、建设主题民宿、粿文化馆等,打造首个潮汕粿文化旅游胜地。
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内设镇史馆
此外,指挥部注重挖掘历史资源,支持建设13个镇史馆、8个村史馆,开展“口述家乡事 奋进振兴路”活动,深挖乡村民间文化记忆,形成了“红军洞”“巾帼女兵守边疆”等一批口述成果,用家乡事激励家乡人。
乡村建设有新面貌
推动全民爱绿植绿,通过发动乡贤筹款、后方单位捐款等方式,完成苗木种植1.5万株,建成泉塘村青年林、尖山村亲子林等,为汕头生态添一片绿。支持建设盐鸿镇前干渠人工小湿地、两英镇仙斗村寨前溪环境整治等一批生态帮扶项目。“我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出来看到这个园子,感觉生活非常幸福。”澄海区盐鸿镇鸿一村村民林先生对记者说。在澄海区盐鸿镇鸿一村,深圳对口帮扶汕头驻盐鸿镇工作队利用后方单位资源优势,建设了67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公园所在地本是村里的副业池,垃圾堆积、杂草丛生,经过3个多月的整治,脏乱差的副业池“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公园,村民出门见绿、开门见美,有了一个运动休闲的好去处。而吸纳利用雨水的路面和跑道,带着太阳能板的路灯,让这里真正成为一个生态游园,成为汕头首个零碳公园。
金灶镇华岗幼儿园教室
“妈妈,这个幼儿园好漂亮,我好喜欢,我就要在这儿上学!”“好!到时我们第一个报名。”潮阳区金灶镇华岗村陈女士带4岁的孩子参观华岗幼儿园时,由衷地感慨“这里有这么好的环境和教学条件,而且能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实在是太方便了!”除了金灶镇华岗幼儿园,隆都镇、西胪镇、两英镇、滨海街道等万科援建的9所公立幼儿园已陆续完工,计划今年春季开学,新增学位3000多个,助力汕头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改造后的隆都中心卫生院病房
近日,隆都中心卫生院改造提升工作顺利完成。现在,院内地面干净整洁,楼道宽敞明亮,会议室内设备完善,住院病房便捷舒适,手术室、妇产科、B超室等不同区域分工明确,院内感染风险大幅度降低,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将显著提升。去年,指挥部投入专项资金3500万元,支持汕头提升13基层医院(卫生院)就医环境,已有9所医院(卫生院)完成改造,剩余4所医院(卫生院)将在今年一季度陆续完工。
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去年12月,莲华镇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三层,中心内镇史馆、咖啡吧、乡村大课堂、特产售卖区等功能区应有尽有。现在,党群服务中心俨然成为莲华镇最热闹的公共服务地标。据悉,深圳支持对口镇村新建或改造提升了13个镇党群服务中心,目前已有10个建成并投入使用。党群服务中心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目前指挥部正在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强基提质行动,提升各镇党群服务中心管理运营水平,使各镇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想去的“网红”打卡点、群众开展活动首选的聚集点、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服务点。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