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声音|市政协委员陈宁:开辟“大模型+电动自行车”治理新路径
读特融媒体记者 马扬洋
01-28 20:43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4深圳两会

1月28日下午,深圳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先后发言,围绕“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题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关注深圳电动自行车治理问题。他介绍,目前深圳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500万辆,位居全国前列,加大电动自行车治理力度、创新电动自行车治理方式刻不容缓。陈宁提出,建议深圳将电动自行车治理作为探索大模型在交通领域应用的试点,开辟“大模型+电动自行车”治理新路径,打造超大城市道路精细化治理典范。

打造“城市之眼”,提高问题发现的效率

陈宁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已建成的视频感知点位,引入视觉大模型,降低各类识别算法的部署成本,形成智能感知网络,精准识别骑行未戴头盔、人员超载、超速行驶、未悬挂车牌等10余种违规事件,实现全市电动自行车违规事件一网发现,提高问题发现的效率。

在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大模型挖掘各类违规事件高频出现区域、规律,输出全市电动自行车治理态势报告,找出真正的电动车违法事件高频出现的时间段和路段,从而合理安排和布局人力,促使决策从经验导向走向数据导向。“在个体违法查处方面,建立高频违法个体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向高频违法人员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进行教育劝导。”陈宁提到,同时可以建立相应社会诚信制度,对于多次违法、态度和情节恶劣的违法者,予以一定处罚。

建立电动自行车治理闭环流程与机制

陈宁表示,可以通过事件智能分拨、智能处置、智能评价,建立电动自行车治理闭环流程与机制。“参考12345机制,将发现的问题汇聚在一个平台,通过大模型技术,将不同问题智能分拨至不同负责单位,同时给出参考处置建议。”

他举例道:“比如发现外卖员、快递员高频出现违法事件,则加强对相关主体的约谈,督促企业加强教育和监管。社区出入口发现的不佩戴头盔、未上牌等事件,则分拨至街道/社区,通过社区加强宣传和劝导。”陈宁表示,建立事件分拨和处置机制后,定期比对治理前后电动自行车违法事件出现的频率,对各区域、各部门工作成果,进行智能评价,对治理成果优异的区域进行表彰,治理成果不显著的区域给出改进建议,从而不断推动城市电动自行车治理工作质量提升。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马扬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