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东江纵队抗日旧址变身“红色讲古台”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2023-09-02 11:42

“我们太公岭村,红色文化也是非常浓厚的,有东江纵队军政培训地、有地下交通站、有党员妇女干部培训班,还有军械修理厂等,这些旧址,都已经被列为文物保护,每一处旧址承载着历史,见证着太公岭村的峥嵘岁月、艰苦历程。” 日前,在东莞市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抗日旧址——东江纵队军政培训地的地塘上,大岭山“莞邑百姓宣传”活动以“红色讲古台”形式火热进行。青年群众静静地聆听老党员邝黎锦和革命烈属邝葵娣讲述太公岭村的红色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家情怀,凝聚实干奋斗力量。

七旬老党员讲述红色村史

太公岭村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的主要活动地,抗日游击队在这里有着巩固的群众基础。1938年1月,东莞中心党支部派张英同志来大岭山开展工作。张英在邝氏宗祠以办学为掩护,在村民群众的支持下,以太公岭村为中心,向周围的村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各村组建自卫队,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秘密发展共产党员,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游击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70岁的邝黎锦是太公岭村的退休干部,曾经与曾生、张英、王河、何棠等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多番接触,对当地的战斗故事和人物有着深入了解。在当天的红色讲古台活动中,通过他的讲述,一个个战斗故事引人入胜,一个个老游击队员的生动形象跃然而出,特别是太公岭老游击队员邝池寿、游击队交通员邝应陶的故事引起了现场人员的兴趣。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1939年夏天,中共东宝联合县委,在这里召开东莞县第一次妇女工作会议。第二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这里停留过,进行休整。后面那棵大榕树啊,游击队和模范壮丁队经常在那里开会、训练。当时的抗日模范壮丁队队长王作尧,还带领了东莞抗日壮丁队60多名队员,从屏山、水口来到这里,就在这块空地进行军事训练。”眼前的这个地塘,在当时是抗日青年训练的重要场所,在邝黎锦绘声绘色地讲述中,太公岭当年充满抗战热情的情景一一在眼前呈现。

作为基层的一名宣讲成员,邝黎锦希望自己出一份力,用故事感动人,用故事激励人,用故事凝聚人。他说:“我们这一辈都是熬苦过来的,以前温饱都成问题,现在村里有分红、有福利,老人有养老金,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真是全靠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我们传承着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珍惜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地建设美好家园。”

革命烈属回忆父辈故事

在群众的热烈掌声中,现年76岁的革命烈属邝葵娣讲起了自己和父亲的故事。

“我的父亲邝松有,梅林村人,是游击队地下交通员,在我出生仅2个月,父亲在给游击队送信到樟木头时,遭到敌人伏击而光荣牺牲。”那个年代从梅林出发到樟木头可不方便,路途遥远,加上还要躲避敌人,真的困难重重。邝松有牺牲后,至今尸骨头都找不回来。邝葵娣忍不住哽咽起来。

“父亲的突然离世,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当时我们的革命队伍也异常艰难,但还是抽出一部分粮食,定期给我母亲,这样才把仅2月大的我拉扯成人。”邝葵娣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作为革命烈属,一直都得到共产党的关爱,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党的关怀和爱护激励了她,她长大后就从事妇联工作,积极参加培训,考取接生资格证,成为农村的一名接生员,积极为党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邝葵娣在讲述父亲的革命事迹的同时,也与大家分享了张英、王河等革命前辈的故事。她讲述了张英与王河他们当年躲藏在叔母家中的小楼阁里召开秘密会议,开展革命活动的情景,还说起张英还与太公岭村一棵芒果树的故事。据邝葵娣描述,1940年春,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东移海陆丰时,张英将20多支枪和地下党员名册埋于村民邝应陶家的院内,并种下芒果树作标记。1998年6月,张英故地重游,还在芒果树下合影留念。

“苦尽甘来,熬尽了苦,剩下的就是甜。我们村现在发展得很好,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生活。”邝葵娣说。

“红色讲古台”讲述红色故事,感染了在场的太公岭村民。“以前我们总是在会议室里听宣讲,现在放在这处旧址里,真的倍感亲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举办,非常有意义。”一位现场青年深有感触地说。

太公岭村干部邝寿全表示,希望大家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接续奋斗,巩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成果,完善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读特新闻+】

“红色讲古台”是大岭山打造“红色岭邑”基层宣讲文化品牌的一个重要抓手,大岭山镇将继续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统筹宣讲力量、优化宣讲生态、拓展宣讲载体,用一场场生动的宣讲传播正能量、释放新活力。

(原标题《东莞大岭山:东江纵队抗日旧址变身“红色讲古台”》)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