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广播剧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特别推荐”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23-01-13 15:37

岁末年尾,收获时节。近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以线上方式举行。作为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全国首个乡镇级会员,东莞市大岭山镇推送参评的作品喜获佳绩。连续剧《只要祖国需要》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连续剧)“特别推荐作品”,微剧《老虎山上的雄鹰》和微剧《小英雄大眼仔》分别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微剧)“特别推荐作品”与“重点推荐作品”,广播剧《只要祖国需要》主题曲《伟大的战士》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听众最喜爱的主题歌”。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坦,在做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中指出,本次综合组参评的113部作品,最终投票评选出“特别推荐”作品26部,“重点推荐”作品13部,推荐作品4部。连续剧终评组中,7位评委按照评析规则对此次参评的43部作品在听取初评委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严肃认真的评议,评委一致同意43部作品全部入围,最终投票评选出“特别推荐作品”26部,“重点推荐作品”13部,“推荐作品”4部。

近年来,大岭山镇在各种群众文艺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因应东莞市群文“一镇一品”的指导思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选择致力于广播剧的创作和推广。几年努力下,广播剧事业大放光彩,尤其是东莞(大岭山)广播剧创作基地挂牌以来,扎实推进广播剧精品创作,呈现出蓬勃上升的良好态势。


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连续剧)“特别推荐作品”的连续剧《只要祖国需要》,取材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时代楷模”彭士禄同志的真实事迹创作,全剧史料翔实,故事感人,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原则,着力渲染了这位大科学家在党和人民培养下,从烈士孤儿到时代楷模,为国为民、对祖国无比忠诚的赤子情怀,也反映了时代楷模彭士禄人民为革命、为新中国做出的无私奉献。该剧在2022年3月30日首播,共3集,分集平均剧目时长30分钟左右。播出后,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肯定和好评,多位广播剧专家评价“非常值得做,也做得非常好”。2022年,该剧由东莞市推荐报送,荣获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微剧)“特别推荐作品”的微剧《小英雄大眼仔》,讲述的是东莞市大岭山镇在抗日战争期间,小英雄大眼仔献身送情报的故事。抗日战争期间,远离中央、孤悬敌后的东江纵队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艰苦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铁心向党、赤心为民、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的精神。大岭山人民用各种方式支援东江纵队英勇杀敌。“小英雄大眼仔”是其中的一个,大岭山人民充满着英勇的革命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去夺取胜利的气概;爱家乡、爱祖国,维护国家民族独立,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依靠群众,同群众共甘苦,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用广播剧的艺术形式赓续这种红色精神并发扬光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广播剧专家评析(微剧)“重点推荐作品”的微剧《老虎山上的雄鹰》,讲述了抗战时期,少年飞鹰队为掩护大部队转移,最后英勇为国壮烈牺牲的故事。抗战年代,有一支活跃在广九铁路沿线的民间抗日武装“飞鹰队”,1944年7月22日,飞鹰队向广九铁路平湖车站的日伪警察中队发动突然袭击,少年班作为前锋部队突袭得手后押着战利品,撤退途中,在老虎山与日军遭遇,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少年班奋力抵抗,最后,烧毁随身携带的《党员须知》,与敌人同归于尽。从此,老虎山少年五英雄的事迹成为一段传奇,流传至今。这部弘扬爱国主义教育,赓续红色文化精神的微广播剧,为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做了有益的探索。

2015年以来,大岭山镇创作推出的广播剧作品佳绩不断。创作的讲述东江纵队“英雄母亲”李淑桓先后将7个孩子送到抗日前线的感人故事的三集广播连续剧《火凤凰》,先后在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平台播出,并获得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奖金奖、广东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还有《女儿香》《柴房里传出的宣言》《护旗》等一批优秀的广播剧,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益,大岭山广播剧成为中国广播剧界一支青春勃发的生力军。

(原标题《东莞大岭山广播剧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特别推荐”》)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