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阡酒业焕发新活力!擦亮民族品牌 助力脱贫攻坚

读特记者 吕延涛 肖意 张雪松 林洲璐/文 邱海彬/图
2017-10-12 13:10
收录于专题:大局
摘要

水书、马尾绣和九阡酒被称为“水族三宝”。其中,九阡酒这个水族传统品牌正逐渐在市场上焕发新活力。

水书、马尾绣和九阡酒被称为“水族三宝”。其中,九阡酒这个水族传统品牌正逐渐在市场上焕发新活力。

近日,本报“大局”采访报道组一行来到位于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的九阡酒业有限公司。该企业在稳扎稳打、做大做强同时,成功带动了当地一批贫困户的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有着千年历史的水族传统品牌

九阡酒业有限公司是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记者在该公司采访时看到,公司获得了很多荣誉,奖状匾牌挂满了整个墙壁。

“九阡酒是我们水族的传统名酒,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高品质原生态健康酒。”在九阡酒厂,公司董事长钟吉刚拿起一款主打产品“小蛮腰”,向记者介绍,九阡酒是用当地的摘糯、红糯等优质糯米为原料,用特制曲药发酵,通过水族独特传统工艺酿制而成。色泽棕黄,醇香馥郁,香气浓而不艳,酒度低而不淡。

“九阡酒的酿造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钟吉刚说,九阡酒和茅台酒一样,只能在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月亮山原生态保护区”的九阡镇特有的土壤、空气和水质下进行酿制。作为纯糯米香酒,九阡酒的酿造必须做到四个百分之百:100%的纯糯米原料、100%的天然泉水酿造、100%无添加剂、100%的水族传统工艺,“出酒后以土陶坛密封窖藏,这样酿造出来的九阡酒,饮之醇香味美,闻之沁人心肺,不枉酒中珍品。”

酒厂改制后九阡酒品牌再度打响

“原九阡酒厂改制后,我们在传统酿酒工艺上融入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并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在营养健康功效解析与应用研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了原来酒中因有沉淀物打头、易醉久醉等问题。”钟吉刚自信地说,九阡酒业的酿造工艺独立成一套标准,既不属于糯米酒,也不属于黄酒,而是“其他发酵酒”。

“我们公司还参与起草和制定《贵州地方标准:其他发酵酒》(DB52/535),九阡酒的企业标准升格为贵州地方发酵酒标准,使九阡酒的生产有据可依、操作规范、质量稳定。” 钟吉刚自豪地说。

近年来,完成了技术改造的九阡酒业实现快速发展,生产车间由1000多平方米扩大到7000多平方米,年产能由30吨扩大到2000吨,实现了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九阡酒的品牌已经打响。” 从事九阡酒生产已近20年、见证九阡酒系列辉煌业绩的钟吉刚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九阡酒的品质越来越优,销路越来越宽,品牌越来越响,成为省内外消费者钟爱的保健酒。”

2010年,上海世博局将9月9日定为“九阡酒主题活动日”,联合国国际信息发展组织授予:“千年九阡酒金奖”。

1.5万吨生产项目帮助4万余人脱贫

“带动当地贫困人群就业增收脱贫,也是九阡酒业的责任担当。”钟吉刚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加快扩建项目的施工进度,规划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水族同胞脱贫致富。”

沿着简陋的乡村公路,钟吉刚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一行,现场察看了新厂址和大片的摘糯基地。他说,九阡酒要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争当脱贫攻坚的贡献者、精准扶贫的实践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努力为水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目前,1.5万吨九阡酒生产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钟吉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项目建成后,需要配套建设8万亩糯米种植基地和2000亩药材种植基地,当地农户则通过种植糯米和药材,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

按此规划,九阡酒业将为区域内贫困户提供1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每人每年将有4万多元收入,可实现4.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预计到2020年,公司产值可达100亿元,综合税收达1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现在,我们正在落实连片4000亩优质摘糯种植基地,既保障扩产的原料需求,也集中带动一批贫困农户实现精准脱贫。”憨厚的钟吉刚真诚地说。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吕延涛 肖意 张雪松 林洲璐/文 邱海彬/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