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研讨活动在南科大二实验举行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文/图
2023-04-03 11:37

近两周,正是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师生开展统整项目课程时段,在深圳市教科院组织带领下,市内外数百名教师闻讯而至,在“深圳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现场展示交流活动”中,与南科大二实验的师生们一起在课程展演与评价活动中,完成了一次深度交流与研讨学习。

(视频由学校提供)

统整项目课程引来教师集体研学

深圳市教育科学院教研员吴江、于洋、李春云、陈智能,全市各区教研员、各区综合实践学科专兼职教师,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教研基地项目部分核心组成员和基地学校部分教师,以及来自广州、东莞、佛山、汕头、贵阳和成都的老师参与了此次交流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师范大学徐猛教授也欣然莅临南科大二实验,和师生们一起在统整课程的世界里,分享了孩子们收获的喜悦。

深圳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现场展示交流活动。

在活动第一阶段“课程介绍”环节,南科大二实验校长唐晓勇带来《统整项目课程体系建构》专题讲座,解读了学校创校八年来跨学科教学的顶层设计、整体框架,以及一系列实践探索;随后,王丹、詹雅雯、史可三位老师分享了《水的世界》《茶文化》《逐日—探索阳光里的奥秘》三个跨学科课程案例;与会老师们还观摩了来自该校三、四年级两组学生的PBL探究项目分享《树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太阳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南科大二实验校长唐晓勇带来专题讲座。

南科大二实验党支部专职副书记梁勇介绍,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教育进入到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的精髓在于真实性,要求学生能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现实世界去解决真实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的,而解决真实的问题需要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在新课标背景下,抓住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等课程改革关键要点,开展系列教师研训活动,这才有了此次的交流互动。

老师学习热情高涨。

学生PBL展演、评价与答辩赢得赞许

在第二阶段的“现场观课”环节,与会教师来到内操场、户外操场,以及三四五年级各班教室,近距离观摩并参与了这场“展演与评价”活动。按照南科大二实验统整项目课程本学期安排,一至五年级课程主题分别为《全球六大生态系统与世界文化探索》《美丽中国》《水的世界》《茶文化》和《海洋世界》,其中,一二年级进行展演与开放性评价,其余三个年级开展PBL答辩。

一二年级进行展演与开放性评价。

探究“狂野草原”,一(2)班的孩子们有强大装备。

“我们是‘热带雨林组’,我学习到很多森林遭到人类砍伐导致了‘沙漠化’,我觉得人类要少砍伐、多种树。我们还请来了一位专家,是程乐怡妈妈,她给我们讲了能吃掉塑料、垃圾、石油的真菌,但是这个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一(1)班梁钧益同学对自己学到的知识如数家珍。

二年级以《美丽中国》为探究主题。

初光钰同学的家长李露露女士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我们身处一个AI时代,当下的课程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合未来发展的孩子,实际上家长是很焦虑的。但是,南科大二实验以科研育人,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它给孩子一个拥有无限空间但也非常切合社会发展的课题,能让孩子们从身边的事物着手去开展探究式学习,不同的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和探究路径,最终都能有所收获。在陪伴孩子一起探究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科研育人’模式,应该说满足了未来人才培养‘以变应变’的需求。”

四年级的五个女孩儿正在为PBL答辩做准备。

在操场上,记者遇到了四(1)班陈妍羽、邝歆然、曾月萱、程佳莹、袁依依五位女同学,她们正在为即将开始的小组PBL答辩《茶是如何变成美食的》紧张地进行着排练。为此,她们专门制作了KT板、PPT、茶膳地图、思维导图、海报、茶膳软糖,还特别推出了一套深圳限定版“手作茶果子”,每套六枚分别做成了荔枝、龙眼、地王大厦、市民中心、簕杜鹃等具有深圳元素的不同款式,配送的卡片也非常有新意,一面是用茶绘制的深圳地图,一面写有深圳简介。孩子们还兴奋地介绍,这套茶果子定价48元,她们今天准备了8套,还塞到记者手中一枚包装精良的茶糖,软软糯糯茶香四溢,味道很不错。

有效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引发多方研讨

在观摩后,深圳市综合实践学科教师展开了一场自主研讨。

“在PBL答辩中,我们也有向学生提问,孩子们的回答很有趣,也很真实。”老师们纷纷表示,活动真实体现了“让探究成为儿童生命底色”的教育理念。无论课程展演还是PBL答辩,都是南科大二实验师生的常态化呈现,孩子们不成熟的思考并不完美,但也就是这份不完美让大家看到了孩子们真实探究、主动参与、系统学习的课程力量,学生们身上所展示的基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让人毫不怀疑这些孩子未来的潜在学习能力。

学生在PBL答辩中。

学生们尝试利用各种资源、多元形式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南科大二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主任王思思介绍,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学校将课程进行了集中和压缩,在两周时间内,各个学科统一开展探究式学习,并完成展演与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在课程启动前完成主题阅读,而后完成集体大课、分组课、分科课、社会实践、PBL项目化学习、学生答辩、课程总结、暑期研学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还会引导“逆向教学设计”、开列“阅读与写作清单”、导入大学资源。

该校王丹老师补充:如,邀请大学教授开展科普讲座,作为集体大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思考。随后,三位老师分别介绍不同小组所涉及内容,供学生自由选择分组,例如,水之清组主要围绕“水污染、水净化、水过滤、选择饮用水”等主题开展学习与探究。水之益组的老师从生活之水、文学之水、艺术之水三个角度开展教学。水之旅组的老师带领孩子们了解地球中的水、水的作用、水的循环系统、珠江水系和深圳的水系的大概情况,让学生知道生活用水从哪里来,又去向何方,并引导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同时,每一学科的老师也会带来与主题相关的、多元有趣的知识。当然,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动手实践操作,完成可视化的探究过程,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小组PBL答辩,呈现小组的探究成果。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展演或者答辩,每个人承担一部分汇报工作,介绍自己在小组中的贡献或者小组探究的某一环节成果。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研究员吴江老师分享观点。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研究员吴江老师充分肯定了南科大二实验的课程模式。他表示,“这是可以推广、可以借鉴的,学科课程和以综合实践为代表的综合课程,在这里呈现出了显著融合趋势。只有引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和课程实施方法,学科课程才更有活力和生命力;同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借鉴学科课程的方法,才能系统化、更严谨。”

吴江强调,南科大二实验从建校之初就开始进行跨学科课程实验特色明显:一方面,所有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课程开发和教师成长相互带动、互促成熟;另一方面,课程体系完整覆盖一到八年级,每一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建校至今数年发展中,经过几次迭代,形成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新样态”,已然形成了深圳在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探究性学习领域的一项成就。

本次活动吸引了市内外数百名教师闻讯而至。

(原标题《深圳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研讨活动在南科大二实验举行》)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