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读写实验”让儿童变成语文“小天才”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实习生 蔡艺萌
2022-10-08 17:09
摘要

2022秋新学期,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在新一年级设立4个“读写实验班”,助力更多儿童扬帆远航。

“《入夏游山》,树古深老乡唤之,鸟鸣翠林山里响。错把鸟语当猴啼,不见大圣空守候。长叹一声向前行,但还笑满赏美景。”塘朗山绿道上,一首诗飘过,莫不是哪位古代诗人穿越了?!千万别多想,这位一边爬山一边即兴作诗的“小诗人”杨秉谦,是南科大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二年级的一位小朋友。

其实,秉谦同学不仅为这首诗撰写了“译文”,还写了篇“后记”——偶然机会,才发现,原来能出口成章的孩子在该校并非个案,而这正得益于该校启动一年多的“数字技术支持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项目。2022秋新学期,该校又在新一年级设立4个“读写实验班”,助力更多儿童扬帆远航。

孩子们训练计算机键盘打写技能。

以信息技术为孩子的天赋插上翅膀

南科大二实验诞生于大学资源推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中小学—大学伙伴计划”,通过PBL跨学科统整项目课程,南科大二实验邀请大学教授深度参与课堂,走进中小学教小娃娃——外界普遍关注这是一所大学“附属”学校,却忽视了这同时也是一所“实验”学校。一直以来,“实验”两个字通常是办学品质的保证,在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赛道上被市民视为好学校的代称。

作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片区一所代表性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南科大二实验并未止步于借力于高校、名企资源的“教育责任众筹”,经过慎重思考,2021年秋新学年,“数字技术支持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这一有着近20年探索历程的语文读写实验项目在一年级上马——班级以自愿选择、抽签的方式组建,两个实验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重任,落到了两位年轻教师的身上。

趣味识字充分激发出儿童的认知潜能。

“日出天气晴,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用心办事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一段识字口诀,把“青——晴、睛、请、情、清”一组汉字的字义和用法讲得清清楚楚。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孩子们在游戏中猜认生字、组合生字、送字回家、读词赏画、创作诗歌、仿写片段……在儿童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营造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生态”,充分激发儿童的认知潜能,使之轻松实现能读会写的教育目的。

两位班主任贾雅婷、王丹在一年级实验班建班伊始,分别创建了班级微信公众号“教育生活漫谈”与“我们的小花田”,记录下孩子们的课堂习作和项目进展:《在农场里》听小羊咩咩、小狗汪汪,在四季的海岸听《关于大海的故事》……贾雅婷老师表示,在接受了系统培训和学习后,自己和孩子们一样边学边做,看到孩子们笔下一篇篇诗歌、仿写习作信手拈来,充满奇思妙想,越教越有信心,她在自己的教学日志中写道:“表达的天赋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他们的灵动与自然融为一体,诗意的语言自然流淌。”

创造“快乐语文”让阅读写作不再煎熬

南科大二实验所推动的语文读写实验,为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快乐语文”,阅读写作不再是煎熬,而成了一件美事。

二年级实验班韩书莫同学的妈妈对读写实验所带来的成果感到惊讶,“书莫入学时识字量很少,估计只认识一百多个字,一年级结束的时候已经认识900多个字了。”刚刚过去的暑假,孩子的作业是阅读没有拼音的名著,书莫妈妈又是一惊,“儿子能否完成这个挑战?”但暑假开始不久,她就发现儿子的进步足以刮目相看,“我发现儿子快速地熟悉了许多生字,并在阅读过程中慢慢地将生字变成了‘熟字’,这些新认识的字又激励孩子继续读下去,这个暑假他读完了四五本‘大部头’!”说到这儿,书莫妈妈笑得非常开心。

读写实验的成功不只在于提升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更在于减少了孩子因写汉字而产生的表达障碍。“现在的一二年级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都很优秀,但如果要他去写,就可能难以下笔,毕竟有很多汉字不会写,不仅打乱了写作思路更扼杀了写作兴趣。”王晨希妈妈告诉记者,是读写实验帮助孩子跨越了这个难关。老师在结束拼音教学后,也会开展iPad教学,鼓励孩子们在iPad上打字写作,孩子经常会惊艳家长,这是常规写作文很难被发现的天赋,“大家都惊叹‘一年级的孩子居然会这些!’”

与组词、造句、小练笔相结合的日常打写练习。

如果说“读写实验”深化了教学内涵,那么南科大二实验的优势项目PBL便进一步扩展了语文教学边界,构成南科大二实验的教育底色。

“语文是一个基础学科,‘得语文者得高考’更是共识,特别是这个暑假,通过对‘2022版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的认真学习、研究,我们开心地发现自己所做的读写实验,与语文学科的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与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这说明学校一直以来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王丹老师表示,“对老师而言,在正确的课改方向上奔跑,大大节约了试错成本;对孩子们而言更是幸运的,读写实验打破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边界,释放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探索欲,升入二年级,孩子已经表现出与学习浓郁的兴趣,他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享受学习。”

班级定制绘本日历。

“读写实验”聚焦语文素养提升

“孩子是天生的创作者,他们有无穷的灵感、语言充满灵性——在互联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提升读写能力,低年级的孩子可以轻松跨越识字量、写字量较少的障碍;高年级则可以借助互联网,在读写领域实现突破——受益于读写实验,我儿子在小时候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到了大学,他的核心能力出现爆发式提升,理解能力、逻辑思维水平都脱颖而出。还有不少学生回忆起小学,都说印象最深刻、受益最大的就是读写实验。”

早年,曾作为基层教师,在南山实验学校跟随老校长李先启一起开展读写实验探索,南科大二实验校长唐晓勇经过十几年,见证了那些在读写实验项目助力下的孩子们的优秀人生轨迹,其中也包括他自己的儿子。也正因为有了时间检验,唐晓勇更充满信心:“这是‘实验’而非‘试验’,一切教育实验都必须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指向儿童的未来发展。”

天地皆为课堂,户外阅读让孩子们爱上阅读。

李先启在其《创建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等论著中对读写实验进行了系统阐述。由他带领的“读写实验”解决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三难”问题:识字难、写字难、作文难。李先启告诉记者,“为了解决‘识字难’,读写实验帮助孩子在小学二年级时,就把小学阶段要掌握的2500个汉字基本认完;针对‘写字难’,我们将写字任务分散到小学六年中,减少了低年级孩子的负担;面对‘作文难’则引入信息技术,让孩子通过计算机拼音输入汉字,你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可以完成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在李先启看来,解决“三难”着眼于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教育孩子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他是否学会了阅读。学会了阅读,这个孩子就是会学习的。我们中国人,首先要学会认识汉字,才能进行阅读、汲取知识,之后自我提升是自然而然的事。”

“这是一所有改革魄力的学校”,曾有老师在参访南科大二实验后表示,“教育教学改革的想法其实很多学校都有,但落实起来的确非常难!不仅需要课程、人力、空间的匹配,更需要观念的高度一致性、课时编制的统一协调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团队、信念、教学目标等作为保障,根本无法落地,更别提能坚持这么多年。仅从这一点,南科大二实验就有很多值得深挖、学习的地方。”

(本文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标题《教改前沿 | 南科大第二实验学校“读写实验”让儿童变成语文“小天才”》)

编辑 特区报-李斌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李丽 实习生 蔡艺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