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集萃 | 微观围观
2022-09-14 16:57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 李  明   主持

在日益活跃的微信平台上,出现一批值得关注的公众账号,涌现出许多颇有见地的媒体人。这些人思想开放、触觉敏锐,文中广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时时闪耀出迷人的智慧和思想的光芒。

《微观围观》专栏特别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明主持,将微信平台中媒体人的真知灼见精选、提炼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品味。

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新媒体收入成重要增长点

5月16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这是中国记协自2014年以来发布的第六份有关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状况的年度报告。

1.融合发展实现报业转型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去年12月发布的《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报纸发行量较上年降低2.22%。面对目前纸质报纸的发展危机,各级报社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以网站和社交媒体为传播平台、以多媒体产品为内容、与公众开展多种形式互动,力求在新领域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和不断完善移动传播体系。

2.从业人员趋向年轻化

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共有194263名记者持有有效的新闻记者证。其中,中央新闻单位22402人,占11.53%;地方新闻单位171861人,占88.47%。其中在年龄构成方面,从业者居于30-40岁、40-50岁的占比最多,为72.32%,从业人员趋向年轻化。

3.中国新闻事业全媒体化、平台化趋势显著

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1年,中国新闻事业全媒体化、平台化趋势日益显著,全方位增速发展。两年间,传统媒体持续布局移动互联网,全面实施全媒体战略,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力“直播+短视频”,加强媒体的全媒体信息服务和综合服务能力,新媒体收入成为重要增长点。

原标题:《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全国持证记者194263人,报纸出版收入539.45亿元

文/新京报传媒研究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2022-05-17

我国文化数字化战略:做大视听新媒体企业品牌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十四五”期间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全面部署。

1.大力推进广电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

《意见》指出,要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国家文化专网以及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省域中心和区域中心,服务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业要夯实广电数字化基础设施,快速推进广电“新基建”建设。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广电 5G 网络建设,推动广播电视网、广电宽带网和5G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2.大力开发广电数字化新业态新场景

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视听节目新体验,打造数字化视听节目消费新场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视听节目新体验,打造数字化视听节目消费新场景,进而改造提升传统广播电视业态,拓展新型消费模式。

3.大力培育发展数字化新型广电产业主体和产业基地

近年来,全国建设了智慧广电、5G高新视频、网络视听、超高清应用等一批产业基地(园区),形成了马栏山、成都、武汉等产业集聚区。因此在主体建设层面,要加强基础性规模性创新性数字技术平台与服务平台主体建设,做大做强中国广电、中国视听大数据、中央和省级广电媒体的视听新媒体企业品牌,带动和促进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原标题:【观察】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广电怎么做?文/李秋红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2022-05-26

媒体转型:这些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数字经济与数字化转型,对很多媒体集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以下一些新的技术方向值得媒体关注。

1.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应用

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及管理、分析方式,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海量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提供坚实的素材基础。主流媒体集团应该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资源中心,汇聚多方数据资源,同时用算法实现数据的增值,让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多在媒体领域落地,打造“智媒体”。

2.NFT和区块链技术及应用

NFT作为一种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在传媒业的应用能够完善内容生产流通规则和机制,同时区块链也可作为促进数据可信共享、提升业务协同效率、赋能产业价值流通的利器。在新闻生产过程中通过NFT进行记录和追溯,使整个内容生产和流通的过程清晰真实,可界定好新闻内容的版权问题。

3.VR、AR技术与沉浸式新闻

沉浸式新闻是以元宇宙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的主要传播形态,能生产沉浸式新闻内容的媒体,将更适应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发展沉浸式新闻是未来与元宇宙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受众可以瞬间“抵达”新闻现场,以新闻亲历者为第一视角体验新闻。

原标题:青记独家丨技术创新引领媒体深度融合变革 文/张旸 来源:青年记者,2022-05-31

钱江晚报借助微信视频号强势出圈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紧抓当前视频号窗口期,推出多个视频号爆款作品,跻身浙江媒体视频号第一方阵。

1.视频新闻站位:正能量引来大流量

正能量引发大流量,这是媒体的站位和立场,也是媒体在新赛道的价值和意义。2021年12月,绍兴上虞区突发疫情,钱江晚报推送的《多次哽咽!上虞市民打12345建议:“能不能让一线防疫人员吃得好一点”》成为爆款。

2.推出新闻直播:直击新闻现场报道

2022年4月,杭州突发新一轮疫情,视频影像中心找准时机推出3场直播,每一场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总观看人数超过90万。

3.重视用户评论:加强直播互动

做好视频号直播很重要的一点是关注用户评论,实时互动。为了更好回答用户的各种提问,媒体前后方联动,主播在前方出镜,后方编辑看到评论区问题后,负责寻找答案和素材提供给主播,主播与用户互动频频,评论区留言刷屏,观看人数持续上涨。

原标题:如何在视频号赛道“出圈”!钱江晚报视频号运营初探 文/陈伟利 钱佳能 来源:传媒评论,2022-06-08

南方生活广播健康节目融媒化升级的三个途径

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老牌健康科普节目《名医面对面》,以融媒产品焕新节目属性,集丰富多样的音视频健康融媒产品、场景随意切换的专家云讲堂等技术加持,为年轻人提供切身相关的健康科普信息。

1.提供多样化健康融媒原创产品

在众多三甲医院的协助下,全新升级的《名医面对面》联合大湾区内众多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共同构建“传统广播节目+平面宣传+健康短音频+科普短视频+视频直播”健康融媒产品生态,加大垂类原创专业内容生产。

2.提供沉浸式多场景虚拟直播新体验

从2018年开始,《名医面对面》节目增设了视频直播,进行约500场直播活动,健康科普资讯可通过网络进行全球共享,制作组融媒团队运用广东广播电视台粤广云全媒体生产发布系统进行直播技术升级,在虚拟直播间随时随地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云讲座”场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地域的实时联动。

3.结合“平台+”促进健康融媒产品传播

南方生活广播积极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结合传统广播与现代融媒的平台优势、技术手段和宣发渠道,同步拓展视频号、抖音、快手、微信等外部新媒体平台以及医疗合作单位公众号资源,实现多元化传播。

原标题:健康节目融媒升级 广东台这样实现 文/黄寅 来源:媒意见,2022-06-09

可视化传播:媒体深融背景下纸媒的发展之路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纸媒的可视化传播成为有效触及受众的一个突破口、实现转型的着力点。纸媒通过可视化传播可以不断弥补传统媒体在传播中的劣势,实现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打破传播壁垒,提升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1.发力生产端:以优质可视化内容打造纸媒传播新优势

纸媒与网络等新媒体相比,优势在于权威性和思想性。通过可视化传播,纸媒要更有效地输出权威信息和思想。从生产端而言,就是要盘活存量、善用增量,以优质的可视化内容提升传播的吸引力,打造纸媒传播新优势。

2. 瞄准用户端:以互动性、场景化的可视化产品形成用户黏性

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新闻内容的选择和话题的参与度是提升影响力的标尺,用户需求是新闻生产的重要参考指标。立足用户端,传统媒体需要进一步强化社交属性。同时,要将场景与内容融合,开发出适配用户特定场景需求的服务。

3.疏通传播链:打好多终端发力的组合拳

多种传播手段是当前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但应避免照搬照抄、避免同质化。应针对不同终端的特点,多终端组合发力,对传播内容进行差异化的可视化产品制作和输出,使不同终端的产品相得益彰,实现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最大化。

原标题:媒体深融背景下纸媒的可视化传播 | 芒种观点 文/关艳玲 来源:腾讯媒体研究院,2022-06-09

作者李明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