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为什么中国男人没有肌肉感?

2016-05-15 17:14
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中,成年人的完美身体恰恰是长回到婴儿状态中去。

4f8c57b8-9046-4149-8dc3-069192f573ed

传统中国男性的形象,更像是过了期的婴儿。

这样的

4e482189-97ca-4d48-b209-634f78aefee5

而不是这样的

6b9a1279-5232-48ae-a075-7bbc801e5636

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中,成年人的完美身体恰恰是长回到婴儿状态中去。

道教的快乐哲学和修炼实践

中国道教术士,特别是内丹派术士,追求肉体和精神双重快乐,且要求它不受世俗社会的削减磨损,要使快乐长久永恒。这就要求超越肉身死亡这一人的大限,追求肉体上的永生和不朽。

他们抵达极乐境界的方法独特,即不求助于他人,不与社会人群发生关系,直接借助于肉体自身的力量(修炼)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一目标,在实践层面并没有确凿的例证,但在理论叙述上却天衣无缝。

所谓道教修炼就是顺应自然吗?——“逆天而行”

道教将超越死亡的难题,他们首先在和“生”与“死”相关的叙事逻辑上,进行颠覆性的改写。

比如“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这样一个宇宙发生学模式,与人体的自然生理过程是同一的(因为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不过,这是一个从生到死的宿命过程。道教术士并不打算屈从这个向死过程,而是试图超越“死”(成仙)而对“生”(不朽)发言,以达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升华(得道)。

因此,他们首先面临如何处理感官满足带来的快乐这一问题。道家内丹派术士“得道”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对欲望进行压制性、调和性修炼。这种方式十分独特(有别于一般宗教的苦修)。首先,为了抵抗“生—死”这一宿命的模式,他们“逆道而行”,即将上述“宇宙发生学”模式颠倒过来,变成“万物→八卦→四象→两仪→无极”。这叫“阴阳颠倒,逆者成仙”。

阴阳合一是什么?——缩回成婴儿

这是一种奇特的“肉体哲学”叙事,是一种将“性经验”中的“阴阳合一”,抽象为哲学意义上的“阴阳合一”的肉体叙事,是一种反世俗感官快乐的“快乐叙事”。它的终极目标是超越生死,它的手段是阻止“成人化”、返回“婴儿”状态的“反成长叙事”。

从理论上说,道教术士不会出现阿Q向吴妈求欢那种情形。因为他们通过“炼精还气”的方法,消解了单一“快感中心”,使快感带随着“气”的运行而遍及全身。这是从空间的角度看。从时间的角度看,通过“炼气化神”的方法,将随“气”运行的快感,进一步“由实化虚”,从而变成恒久不变的“神”的状态。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大快乐”,身体成为了“无器官的身体”,“孤独无缘的身体”,它只与遥远的宇宙对话。

是的,没有肌肉,没有器官,肥嘟嘟圆滚滚毫无棱角的婴儿,正是中国男性的理想和标准像。

假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也按照这一套肉体哲学的叙事方式来寻求快乐,对此我们无法给出绝对的判断,但从经验层面上来看,基本上可说是找死。

贾宝玉的堂伯父、宁国府的贾敬就是这样,他隐居在城外的玄真道观修道,十几年内外兼修,结果把自己弄死了。

宁国府请太医尸检,太医“素知贾敬导气之术总属虚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性命的。”

但宁国府的人都认为,死去的贾敬是“升仙了”“已出苦海,脱去皮囊,自了去也。”未死之前的贾敬是“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严谨刻板的贾政却说:“东府里太爷倒是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了仙。

来源 广州参考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