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察、辨、评”三字经 ,宝安区“序事辨材”既识“将材”也看“匠材”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2022-07-17 11:47

“序事辨材”干部工作机制既要在大事要事上识“将材”,也要在小事常事上看“匠材”。近年来,宝安区以问题为导向,注重方式方法创新,通过拓宽渠道“察”、纵横比较“辨”、量化指标“评”等措施,突出在“卧龙岗”上识人辨材,让老实人不吃亏。

拓宽渠道“察”,让“平凡岗位”有舞台。以“近距离考察、多维度识别、全方位评价”为原则,调研谈话时,除重点挖掘在大事、要事、难事中表现突出的“能”“优”干部外,额外增加“老黄牛式”“扫地僧式”等推荐选项,让更多日常“不显眼”的岗位上的干部被想起来、推出来。通过走访、蹲点、面谈等方式,调研组“零距离”了解他们“干了什么事、干成什么事、能干什么事”,捕捉有价值信息,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向组织介绍自己、展示自己。同时注重“双向”沟通反馈,不定期向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人事领导了解和反馈掌握到的“卧龙岗”干部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关注和储备,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

纵横比较“辨”,让“幕后英雄”登前台。针对综合服务、后勤保障等幕后岗位在干部调研中难以凸显、不易比较等问题,采取全区一盘棋思维,将纪检、综合文稿、财务、后勤以及疫情防控中负责人员流调、跨区转运、隔离场所管理等幕后服务岗位按照“同类考核”的原则进行板块化分类、集中式调研,在同一标尺下横向比评、发现干部。综合运用历次干部调研、专项考核、巡视巡察成果,动态辩证掌握单位主责主业变迁和干部履职表现,重点关注同一名干部在历次调研考核中的评价变化情况,采取问询单位主官、开展二轮面谈、二次分析研判等方式,既了解日常一贯表现,又掌握关键时刻表现,在历史维度下纵向观察、一窥全貌。通过专题调研,114名“幕后岗”干部被精准识别,纳入“能”“优”干部库。

量化指标“评”,让“有绩之士”不埋没。创新构建干部动态量化评价体系,科学设置“基础项”“加分项”“减分项”共87个量化评估指标,尤其注重分类评定,对安全生产、综治维稳、机要保密等岗位合理设定反向评价指标,干部只要在岗“零事故”,就有成绩能加分,让干部“潜绩”能显示;对窗口服务、经济发展、土地整备等岗位探索设定正向评价指标,除了对既定任务完成量进行量化计分外,还将服务对象和党员群众对干部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纳入计分指标,同等重视干部的“奖杯”和“口碑”,让一些“十年如一日”立足岗位将小事常事办精办好的“实干型”干部,不需要“再等等”,所谓的“边缘部门”也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

编辑 柳春晓 审核 刘杰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