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阿姨,预定养老床位安享晚年,还可以拿高额返利!”“大伯,我们正在开展免费义诊,诊治后还能领保健品哦!”……这样的“戏码”背后,却可能暗藏骗局。不法分子打着“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被骗老人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更承受巨大的感情压力,严重影响晚年生活幸福感、获得感。今年4月以来,深圳公安剑指养老诈骗,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本周《特区卫士》讲述反诈民警守护老人“养老钱”的故事,敬请关注。
林琼飚
一张屏幕前,每天的警情陈列其中,而哪些警情涉嫌养老诈骗,是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民警林琼飚每天需要梳理的内容。他说,有些老年人可能被骗,但不向警方报案,报案人很大一部分是老人的子女或朋友,“老人始终都不认为自己被骗”。这就导致单个的养老诈骗警情不易被发现。
“老人家觉得自己用的保健品或者参与的养老项目,是能获得返利的,不认为自己被骗了。”林琼飚表示,这就考验警方全面分析研判的能力,需要从社会面进行监测、梳理,把握全貌,进而组织相关分局、派出所进行打击。以陈某炜为首的养老诈骗团伙,就是林琼飚梳理警情,下发线索给南山公安分局开展打击的。
“受害人刘女士女儿说,这个团伙夸大‘保健品’有强大疗效,他们的培训方式也是给老年人‘洗脑’。正规的药品都有生产厂家,但刘女士买回来的就是普通的食品,根本不是所谓的有疗效的药品、保健品。”林琼飚说。南山警方通过刘女士被骗的这条线索进行突破,以陈某炜为首的专骗老人的诈骗团伙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4月,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成立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林琼飚任打击组联络员,对接省公安厅养老诈骗线索的交办,以及市委政法委、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联络。自2013年从警以来,林琼飚就多年奋战在打击接触性诈骗犯罪的一线。对此,他也有一些心得:“多数老年人不认为自己被骗,报案比较少。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需要关爱的心理,然后套近乎,取得信任后就开始灌输保健品、养老项目的投资。”
部分老人的不配合,让案件侦办面临较多困难。但林琼飚始终相信,无论诈骗分子的手法多高明,公安机关都能将其绳之以法。2016至2017年,林琼飚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打掉了一个以交纳会费即可解冻巨额民族资产的幌子、专门坑骗中老年人的团伙。该犯罪团伙称,巨额民族资产解冻后捐献给国家,捐献的同时将获得国家返还的20%至30%的资产。
在该案中,林琼飚带队抓获10名嫌疑人。这些嫌疑人分布在北京、河南、河北、山东一带,仅2016年,林琼飚就前往北京调查取证20多次。“最辛苦的还是审讯主要嫌疑人蔡某的那一天。被列为网逃人员的蔡某被北京警方发现,我们收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北京。”林琼飚说,他和同事们中午出发,下午5点赶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随后在机场公安的一个候问室开展审讯工作,从落地到离开北京,就没出过机场。“晚上8点多又赶飞机,回到深圳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了。”这一天时间,林琼飚来回辗转4000多公里。
(原标题《特区卫士丨林琼飚:梳理诈骗小线索,促进案件大摸排》)
见习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