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卫士丨石鑫:梳理警情总结经验,防止更多失联发生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边夏 谢燕 文/图
2022-05-10 22:04
收录于专题:特区卫士

【核心提示】一名男子职场失意,和家人失联12年,他扎进商圈一天找回;老人登塘朗山迷路,他指挥协调多警种、多部门连夜5小时寻回;省外一名父亲的寻子求助电话,他5小时内帮助父子俩千里认亲……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举措之一,深圳公安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宗旨,围绕110寻人报警求助,以合成作战机制为保障,建立失联人员查找中心。本周《特区卫士》走近奔走在寻人路上的民警,听他们讲述寻人背后的故事。

石鑫

深圳常住人口达1700多万,加之移民城市人口流动性大,老人、儿童不熟悉城市环境,容易在繁华城市中走失走散。在众多警情中,失联警情有何特征?深圳市公安局失联人员查找中心民警石鑫从事的正是对失联警情的梳理、统计。他说,在各项机制的完善阶段,在大量警情中梳理、统计失联警情特征也不容易。

“从报警时间来看,18时到19时是高峰,凌晨3时到7时相对较少,与人们日常生活起居作息规律呈现正相关性;从年龄来看,失联人员占比较多的是青少年,中老年相对占比较少……”石鑫说,梳理并统计这些警情特征,目的是总结经验,防止更多的失联警情发生。

在大家印象中,老人、小孩走失的情况比较多。石鑫也接到过很多老人失联的警情。2021年12月4日,南山一名女子报警称,他87岁的父亲患有冠心病,早上留了纸条说去医院看病,但她到医院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因父亲外出没带手机,这名女子也联系不上,焦急的她在找了两个小时后报警。石鑫接警后立即启动合成作战机制,协助派出所出警民警到现场查找,为其提供线索。经过1个多小时的联合查找,这名女子的父亲最终在家附近的楼下被找到,众人虚惊一场。

然而,石鑫在梳理大量警情时却发现,失联的老人不比年轻人多,年轻人“玩失踪”的警情占了很大一部分。石鑫分析认为,年轻人的失联大多和情感纠纷有关,且离家出走带着怨气,手机故意不带或关机,甚至故意藏匿,与警方和亲戚朋友玩起了“捉迷藏”。这给寻找增加了不小难度。“很多未成年人、老年人失联,是因为没有电话手表、手机等通联工具,家属可以给小孩、老人配备一个,方便走失时联系查找。”石鑫说。

随着失联警情的不断更新,失联特征也可能发生变化。石鑫觉得定期或不定期的梳理、总结很有必要,可对内总结经验、提升改造,对外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口失联提出应对策略。他说,如果某个辖区因男女纠纷而报失联警情多,社区民警可和妇联、街道、社区工作站共同参与到纠纷调解中,或有针对性地引导或宣传,最终达到失联警情减少甚至不发生失联警情的目的。

(原标题《特区卫士丨石鑫:梳理警情总结经验,防止更多失联发生》)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关越 范锦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通讯员 边夏 谢燕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