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试点、正式推行社区矫正制度17年来,第一部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门法律。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宣告、暂予监外执行的四种罪犯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对社区矫正对象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深圳快速响应落实社区矫正法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拆除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电子定位手环,对社矫对象启动法律规定的信息化核查工作。
拆除了电子定位手环,会否失控脱管?
有市民担心,社区矫正对象拆除了电子定位手环,会否失控脱管?
深圳社区矫正部门回应:社区矫正法不是废除了电子定位手环,而是将电子定位手环作为惩罚性措施,对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制度的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部门还是会根据法律用电子定位手环进行监管。
所以,摘除手环的社区矫正对象也不能放飞自我。如果不服从社区矫正部门的管理、教育,社区矫正对象不但可能重新戴上电子定位手环,还可能戴上手铐、收监执行。
率先出台《深圳市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暂行规定》
拆除电子定位手环后,为了落实社区矫正法关于信息化核查的要求,深圳社区矫正部门于6月24日率先出台了《深圳市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暂行规定》,并于7月1日与《社区矫正法》配套同步实施。据悉,这可能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信息化核查的专门规定。这个规定为信息化核查终端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外,深圳还运用了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的信息化核查终端进行日常监管,鼓励社区矫正对象按照法律的要求主动上报活动情况和行为表现。社区矫正对象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核查终端完成线上教育学习任务,学习方式更为机动、灵活、人性化。
如何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信息化核查?
据了解,拆除了电子定位手环后,如何有效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律要求的信息化核查,成为各地社区矫正部门面临的难题。
一些地方采取了在社区矫正对象的手机中植入APP或采取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定位核查,这种方式让很多社区矫正对象担心个人信息隐私问题。
深圳的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方式通过独立的、不在互联网运行的终端进行核查,该终端由社矫部门提供,社矫对象既不用承担终端的费用,也不用支付信息化核查时的网络流量费用,既保障了信息安全,又保障了个人隐私,确保了核查的效果。
编辑 周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