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40年 | 佳作诞生记之“猴年新春八评”:写作小组23个昼夜伏案的心血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2022-04-14 08:08

1992年2月20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登“猴年新春八评”第一篇《扭住中心不放》。

在新闻界,以突发事件报道震惊世界的时常有之,而地方报纸评论轰动中外的却极为少见。深圳特区报的“猴年新春八评”便是这样一个例子。

1992年2月20日至3月6日,《深圳特区报》连续刊发八篇评论,向海内外传播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该组评论被统称为“猴年新春八评”,其影响之大载入中国新闻史册。“猴年新春八评”的推出,离不开当时深圳市委与特区报社的“敢闯”精神,也倾注了写作小组23个昼夜伏案的心血。

时间回到风云激荡的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重要的谈话,其中在深圳的谈话极具指导性、针对性,回答了当时大家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但由于“三不”要求,谈话精神未能及时公开报道。那一年春节前夕,深圳市领导到深圳特区报社慰问职工,建议用其他报道方式将邓小平的谈话精神宣传出去,而后深圳特区报社的领导想出了“评论”的妙招。

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是邓小平视察深圳时随访的文字记者,一开始报社便将评论任务交给了他。陈锡添很快拟定了一组评论题目,并在春节期间赶出了两篇:《经济建设要搞快一点》《改革开放要敢闯》。

节后上班第一天,陈锡添将两篇评论送深圳市委宣传部审阅。时任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杨广慧对他说,稿子先不看了,先研究一下生产方式,一个人写是开作坊,能不能搞个大生产方式,组织一个写作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写。陈锡添当即表示赞同。

随后,“八评”写作小组正式成立,成员包括杨广慧、王初文(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钱汉江(时任深圳特区报要闻部副主任)、于德江(市委办公厅干部)、丁星(市委政策研究室干部)、刘明如(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干部)。

1992年2月14日,写作小组进驻深圳迎宾馆,集中食宿、闭门谢客,几乎全脱产参与写作。

为原汁原味、准确无误地体现邓小平谈话精神,写作小组讨论并敲定了八个评论题目:《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多干实事》《两只手都要硬》《共产党能消灭腐败》《稳定是个大前提》《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陈锡添回忆,当时评论中几乎每句话、每个词、每个细节,都是经过大家反复推敲的,为了在评论中加一两句名言,写作小组找来一大堆书籍翻阅,每篇评论的初稿出来后,大家也都提了很多修改意见。写作小组夜以继日投入写作、修改,节奏也很紧张,一边要把即将发表的评论写好,一边又要抓紧修改后续发表的篇目。

据了解,“八评”中的稿件,最快定稿的是第一篇《扭住中心不放》,三易其稿过关了。修改最多的一篇改了十几次,有一篇甚至全篇推倒重来。可以说,每一篇评论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写作小组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最终,“猴年新春八评”打响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宣传报道的第一枪,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人民日报》全文转载第一篇评论,并详细摘要转发另外三篇;内地许多报刊及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纷纷转载,各国驻香港新闻机构、通讯社也纷纷转载“八评”,日本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BBC)、新加坡《联合早报》等致电向报社索要“八评”稿件。

陈锡添表示,这组评论能产生巨大影响,与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在“姓社姓资”争论严重束缚人们头脑,改革开放几乎止步不前的历史重要关头,这组评论传达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冲破思想枷锁,加快了改革开放进程。

(原标题《23昼夜“磨”出“猴年新春八评”》)

见习编辑 饶欢 审读 吴剑林 审核 关越 郑蔚珩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捷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