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历史自信,增强行动自觉!深圳市直机关工委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肖淑娥 戴兵威
2022-03-01 15:10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直机关工委系统各单位根据中央及省委、市委有关工作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实施,有力有序推进,持之以恒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把历史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好党史“必修课”

工委系统各单位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上率下,以学为先,不断深化内容,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拓宽渠道,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更加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政治自觉,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觉。

一是规定动作从严从实。

  • 各单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以“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组织党员干部认真研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等指定学习材料,分专题开展学习研讨,做到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得。

  • 市纪委监委组织全委同志学原著读原文,精研细读原原本本学,四本必读书目通读一遍以上,在“第一议题”中研读讨论,在“专题学习”中悟透原理,在“现场教学”中升华认识,在“三会一课”中学用结合,在“以考促学”中检验成果。

  • 市委编办针对年轻干部社会阅历、政治历练不足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为期4个半天的集中学习研讨,举办专题读书班8期、专题辅导班7期、专题党课15次。

二是自选动作出新出彩。

  • 市委办公厅制定贯穿全年的“4+3”专题学习计划,搭建分享课堂、云上课堂、情景课堂、青年课堂、现场课堂、联合课堂“六种课堂”,打造“诵读·颂扬”精神谱系线上分享、“追寻红色记忆,汲取前进力量”分享会等特色活动,开展学习会400多场次、现场教学100余次。

  • 市委组织部创新开展党史、组织工作史“1+1”学习教育,深入挖掘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大局的历史经验,梳理形成3本共计50万字学习资料,推出“建党百年·深圳足迹”百集音频栏目,运用AI、VR等前沿技术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云平台”,在“深圳智慧党建”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 市委统战部开展“同心向党·筑梦鹏城”“党心照百年·翰墨颂华章”等活动,组织统战成员观看党史教育专题片、赴“四史”教育基地现场学习等,引导统战成员增强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奋斗的政治自觉,积极投身深圳改革创新发展。

  • 市财政局以“天天学党史”为主线,建立“1+7+7”多元化学习机制,围绕阅读红色经典、瞻仰革命遗址等7大主题,结合研讨交流、专题辅导等7种形式,精心组织系列学习活动340场,主题党日活动130场。

三是红色资源用好用活。

  • 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组织授牌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精心编写《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市革命遗址通览》等系列丛书,打造深圳党史馆、方志馆“红色精神殿堂”,吸引7800多家单位、12.3万人次线上线下打卡,推出《深圳红色文化地图》《深圳青少年红色地图》,展示深圳红色文化底蕴。

  • 市档案馆筹办“先行之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文献展”、广东省脱贫攻坚档案文献展(深圳分展场)、“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档案文献展,吸引728批次2.6万人次参观学习。

  •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高标准打造战友荣誉室,全面展示深圳地区党史军史改革开放史发展历程,共接待现役、退役军人群体和兄弟省市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150批次5100余人次。

答好民生“幸福卷”

工委系统各单位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民生七有”的目标要求,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立足自身工作职责,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各项重点民生项目,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是善作善成办实事。

  • 市直机关工委高效完成《民心桥》节目2.0版策划建设,开展64期系列专访,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个,满意率95%以上,实现群众参与更广泛、反映问题更便利、解决问题更有效;开展“十佳为民服务实事”征集评选活动,52家单位报送121个案例,网络评选环节访问量达530多万。

  • 市公安局全面开展“护校安园”“反诈骗”“品质交通创建”系列攻坚行动,社会治安掌控力显著提升,电诈警情下降幅度居全省第一、全国一线城市首位,对群众诉求“接诉即办、应办尽办、一办到底”,接办群众来信4万余件,办结满意率达95%。

  • 市市场监管局推出六大系列100项民生实事,形成“一街一车一室”筑牢食品安全前沿防线、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综合治理、加强培育和推广“圳品”促进农产品质量品质提升等一批50余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示范案例。

  •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以党建示范阵地创建为抓手,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扎实推进268项“一件事一次办”和209个高频“无感申办”事项,推出165项“秒报秒批一体化”智慧政务服务,实现300项政务服务“免证办”和12345政务热线一号服务。

二是暖心举措惠民生。

  • 市民政局持续完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推进“科技寻亲,让爱回家”创新“3221”立体寻亲模式,发布“我为长者办实事”服务项目清单,实现全市高龄老人津贴“无感申办+秒办”,全市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1.2万件“民生微实事”。

  •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新建成三大能源生态园,在全国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率先将16类行业公厕纳入“厕所革命”,累计新建改造2800余座。

  • 市医保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医保药价通”医保药价查询服务,覆盖全市约4500家定点零售药店,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政务服务一体化办理,普通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全市135家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经办业务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覆盖。

  • 市妇联推动“八大实事”民生项目落实落地,举办公益演出活动55万人次线上观看,全市“两癌”免费筛查共计完成55万例,建成母婴室1124间、舒心驿站153间、暖馨服务驿站20个,对全市登记在册的3707名困境妇女儿童关爱探访。

  • 市工商联联合市直机关工委举办“民企话坛”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以及企业合规与营商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红利。

三是凝心聚力解难题。

  • 市委政法委积极推动《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立法工作,深化平安细胞建设,开展全市重点治理和突出治安问题挂牌整治,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对重大涉黑案件、涉黑涉恶线索进行全面倒查。

  •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以“学习党史知使命,为民履职做示范”为主题的“深圳人大代表活动月”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在深各级人大代表进“家、站、点”,全年开展履职活动6200余人次,推动解决各类民生实事3000余件。

  • 市中级法院创新出台诉调对接十条举措,在全市74个街道和深汕合作区4个镇建立非诉解纷的工作站(联络点)和司法确认室346个,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纠纷预防和化解,助力市域社会治理,建设平安深圳。

  • 市信访局在全市搭建起“1+11+78+701”四级群众诉求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精准化、精细化、高效化服务,各级信访大厅从过去的“矛盾中转站”变为“矛盾终点站”。

做好发展“新文章”

工委系统各单位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市委“1+10+10”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抢抓机遇,守正创新,理清思路,谋篇布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抓,做好高质量发展“新文章”。

一是下好“先手棋”。

  • 市委政研室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经济特区“十条宝贵经验”撰写“1+10”系列理论文章,围绕“双区”建设重大问题完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开展组团攻坚调研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谋发展促改革的实际举措。

  • 市政府办公厅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项决策部署,加强统筹谋划、积极辅政建言、狠抓政策落实,特别是在牵头政府职能转变、“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协调推进“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 市发展改革委以“项目清单+任务清单+实施方案”的形式,推动285项重点任务、86项主要指标、617项重大项目等细化分解落到实处,做好54个专项规划与《规划纲要》相衔接,把服务成效转化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过程。

  • 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碳达峰研究,谋划“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扎实推动碳达峰“1+N”首批33项政策体系有序出台,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温室气体、海洋碳汇监测及碳通量监测试点。

  • 市卫生健康委着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研究制订《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强化行动方案(2021-2025)》,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全科医师培养评价体系和医学专科人才培养体系3项综合改革。

二是打好“主动仗”。

  • 市政协机关围绕打造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助推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开展协商议政、调研视察,提出一批富有前瞻性、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 市科技创新委深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科技主体和基层,主动对接需求,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调研问题清单共36项,举办政策宣讲会12场,服务科技主体163家约1830人次。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党组书记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全力以赴抓好工业投资、工业稳增长等重点工作,推动新冠疫苗研发生产,打造‘深i企’政策精准直达企业服务平台,获全国推广。

  • 市建筑工务署打造“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特色党建品牌,成立项目组党支部35个,临时党小组3个,管理党员672人,2021年完成政府工程投资额275.6亿元,两个项目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三是找准“突破口”。

  • 市检察院找准检察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制定出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示范院行动纲要》,提出深化司法文明、完善法律监督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等“五个先行示范”的目标,持续抓好各项任务落实,为深圳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贡献力量。

  • 市住房建设局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政府投资的房屋建筑项目和社会投资房屋建筑项目的审批时间,分别由原来的97、45个工作日缩短至41、30个工作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 市气象局聚焦气象预警提前量和准确率两难问题,推进“递进式气象服务预警预报”举措,受国家发改委肯定并发文在全国推广。

  • 深圳海关推出2批28项“稳外贸稳外资”措施,助力深圳外贸出口实现全国29连冠,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5.86%、92.02%,“大湾区组合港”被列入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项目。

  • 深圳市税务局率先探索“非接触式”办税并在全国推广,针对“小巨人”企业集成创新制定10项专享服务,为小微企业定制化推送优惠政策,推动解决领票难、退税慢、申报繁等一批现实问题。

四是传播“好声音”。

  • 市委宣传部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成功首演,光影秀《光辉杰作》在央视各栏目滚动播出28次、阅读量超过4.22亿人次,新华社《红旗耀特区全球铸典范——40年变革不息的“深圳奇迹”》重磅报道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成就印证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新闻联播国庆期间连续七天展示“深圳声音”。

  • 市委外办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打造国际化街区创新党建模式,在“深圳外事”公众号推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前行”等系列专题文章,以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演绎《可爱的中国》并用视频形式传播。

  • 市水务局定期举办深圳“水文化大讲堂”,组织拍摄宣传片《碧水丹心润鹏城》,将深圳水务发展史与党史、经济特区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有机结合,讲好深圳水务故事,讲好生态文明的中国故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肖淑娥 戴兵威)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