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待了 8 年时间,高明(化名)今天终于可以回家了。6 月 19 日,深圳市救助站举办 6·19 开放日活动,此次开放日以"大爱寻亲、助力返乡"为主题,是深圳市救助站今年举办的首次护送返乡活动,以帮助无力返乡人员或家庭无法接回人员顺利归家。
疫情防控时期护送人员返乡,安全吗?"我们护送他们都备有健康包,里面放有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和医疗物品,确保他们能够一路平安顺利。"深圳市救助站站长潘争艳向记者介绍。据了解,开放日活动结束后,护送人员将 3 人一组,一共护送 8 名受助人员从深圳出发,去往广西、重庆等地,与受助家庭交接,同时后期对受助人员进行回访。
▲潘争艳给即将返乡的游子送上健康包。
活动现场,潘争艳为即将返乡的受助人员送上了鲜花、健康包和最真诚的祝福,护送队伍整装待发。
高明就是受助人员之一,活动结束后,他将踏上回广西老家的旅程。从 2012 年被深圳警方送到救助站内,高明因精神问题一直无法提供身份信息。随着身份甄别技术不断提高,深圳市救助站通过 DNA 比对、整合公益组织资源,最终确认了高明的身份,使这位离家 8 年的滞留人员寻亲成功。"有时候,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身份,我们就需要通过口音来辨别。当常用方法无法辨认的时候,我们就会使用科技寻亲的方法。"救助站社工李文卫说到。
▲"大爱寻亲助力返乡"活动现场。
让受助人员成功归家、再次融入社会是深圳市救助站的主要工作。据深圳市救助站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深圳市救助站共为 50 名受助人员成功寻亲,其中长期滞留人员 41 人;共护送无法独立返乡受助人员 13 人,其他人则被家人成功接领。
从 2019 年,深圳市救助站通过通过共享"互联网 + "寻亲服务三个网络平台,协调运用 DNA 信息和人像比对两项高科技手段,统筹政府和社会两类寻亲资源,不断加大寻亲工作力度,形成"低滞留率、低安置率、高周转率"特色寻亲模式,2019 年以来,已累计为 503 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
目前,住在深圳康宁医院和市救助站的长期滞留人员还有两百多名,寻亲任务还十分艰巨。潘争艳站长呼吁,希望社会公众和公益组织关注流浪人群,若市民发现街边有无行动能力流浪者,请及时联系救助站开展救助。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