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晚刷牙,牙齿却断了!这是因为牙齿出现了“楔状缺损”。据统计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率高达90%,随着年龄的增长,缺损程度也越严重。近年来楔状缺损有年轻化的趋势。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专家表示,刷牙力度过大是造成牙齿楔缺的主要原因,市民要掌握正确刷牙方式,避免刷牙太用力。
刷牙力度过大导致牙齿楔缺
有位姑娘,自创刷牙法坚持了十多年——从十几岁矫正牙齿后,由于不想要一口整齐的黄牙,这位就养成了“用力刷牙”的习惯,每天至少刷两遍,每次持续 5 分钟。在她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牙齿终于被刷坏了。
日常刷牙方法不正确,牙刷选择错误,刷毛过硬、刷牙过猛都会导致牙颈部的磨损。特别是用力横刷,更易造成牙颈部缺损。
楔状缺损是指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的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它外形常酷似木匠用的楔子,因此称为“楔状缺损”,常伴有牙本质过敏,牙龈萎缩。严重者可出现牙髓暴露,甚至发生牙齿折断。
牙齿也有薄弱的部位。牙颈部牙釉质覆盖最少,比较薄弱,易被磨除,增加牙齿颈部缺损的发生。
龈沟的酸性渗出液易导致牙质缺损,龈下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常常与此有关。经常喝碳酸饮料以及爱吃酸性食物的人,牙长期受到酸作用而脱钙,增加牙齿颈部缺损的发生。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牙齿也易发生楔状缺损。
牙颈部唇颊侧是咬合应力的集中区,尤其是喜食过韧或过硬食物者,长期的咀嚼力使牙体疲劳,应力集中区容易出现破坏。
楔缺有什么危害?
牙颈部缺损造成牙外形改变,牙本质暴露导致牙色发黄,还会有不同程度的着色(棕色或褐色),严重影响美观。
根据缺损程度,可分浅、中和深三型。浅型和中型可无症状,也可发生牙本质过敏症,对冷、热温度刺激比较敏感,深型可波及牙髓,造成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骨髓炎等,严重者在牙齿薄弱处可发生折断。
口角附近的牙齿处于牙弓较突出的位置,横刷时受力最大,造成牙颈部缺损的同时可伴有牙龈退缩、牙根暴露。
哪些是“自残”刷牙法
1、“拉锯式”刷牙
是不是每天刷牙用力就可以对牙齿进行有效的清洁呢?
NO。
什么是“拉锯式”刷牙?
就是横向大幅度移动牙刷,使牙齿颈部受到外力的过度刺激,它是造成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
2、刷牙时机不对
并不是每次进食后即刻刷牙都正确。
刚刚喝完碳酸饮料,或者刚刚吃完酸性水果或者食物,切记不要马上刷牙。
酸性食物会软化牙齿表面造成脱钙,即使使用正常力度刷牙,也会造成轻微的磨损,最终“滴水穿石”。
用餐半个小时后,牙齿的保护层已恢复,刷牙就不容易损伤牙齿了。
临睡前刷牙最为重要,因为人睡着后,唾液分泌会减少,而唾液具有冲刷食物、稀释酸性物质和抗菌作用,如果睡前不刷牙或者没有刷干净,食物残屑在细菌的作用下就会发酵产酸,牙齿会受到侵蚀,发生病变。
3、刷牙用时不对
使用电动牙刷会让牙齿得到有效的清洁,但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牙齿磨损,一般刷全口牙齿不超过2-3分钟。手动刷牙则建议在3分钟左右为宜。
所以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让牙齿避免伤害,让我们吃东西更香,身体变得更加健康。
3招教你避免牙齿楔缺
1、选择合适的牙刷
选用符合口腔卫生要求的保健牙刷,才能起到有效清洁牙齿的效果,并且不损害牙齿及牙周组织。
刷头大小因人而异,一般要稍小点,能在口腔中灵活转动,不易损伤牙齿及牙龈。刷毛选择软硬适中或稍软的,但应注意太软的刷毛容易刷不干净。建议 3 个月换一次牙刷或电动牙刷的刷头,使用时间过长,刷毛积存细菌,不利口腔健康。如果不到 3 个月,刷毛已经用得变了形,就说明刷牙时力量太大了。
2、正确地刷牙
避免横刷,刷毛与牙面呈45度角,轻微颤动旋转刷牙,一次大概刷两颗牙齿,对于前牙内面,我们可以把牙刷竖起来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记住哦,一颗牙也不要少,一个牙面也不要漏过。科学的刷牙力度应当保持在150克左右,无论使用电动牙刷或者手动牙刷,应每日2-3次,每次刷3分钟,高速旋转电动牙刷还可适当减少时间。
研究还表明太冷太热都会刺激牙神经导致敏感,30℃-36℃的水温是让牙齿最舒服的。
让我们跟着动画一起学起来吧!
3、及时治疗
对于楔状缺损较轻,缺损深度为0.1~0.5mm且无酸痛、或仅有轻微的敏感症状,多数不需特殊处理,在口腔医生指导下定期复诊观察。但要马上改变饮食习惯,避免拉锯式横刷,使用含氟牙膏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脱敏牙膏。
缺损较深或即使缺损较浅但出现明显的酸甜冷热敏感症状的话,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脱敏或者充填等治疗了,治疗及时就能减少患牙带来的痛苦。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有些人楔缺已经很严重了但并无明显的疼痛不适,也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牙齿折断。
总之,要养成定期到医院做口腔检査(每年1-2次)进行口腔保健(洁牙、涂氟等)的好习惯。别看牙齿小,用途可不少,只有持之以恒地爱牙、护牙,才能长期“享用”它们。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