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事件后,9月12日下午,西贝发布致顾客的一封信,再次回应罗永浩质疑西贝为预制菜一事。其中提到,经确认,罗永浩在微博中对西贝的指责不实。此外,为进一步促进西贝产品升级、服务升级、体验升级。西贝同时决定,向全社会开放西贝XIBEI后厨参观,顾客可在门店就餐的同时向门店伙伴提出参观后厨的要求,在穿戴相关食安防护服装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参观后厨。
同日,读特新闻记者走访西贝深圳线下门店。工作人员介绍称,今日确实已上架“罗永浩菜单”:“总部要求我们每一家门店都要把这个菜单打印出来给顾客看,告诉顾客我们有这个套餐。”记者注意到,门店的后厨也已经开放给食客参观,但工作人员称,受“预制菜”风波影响,店内食客流量今日大幅下降。
线下走访:
“罗永浩菜单”上线,店内食客减少
9月12日中午12点,记者来到了西贝(喜荟城店)。正值饭点,店内仅有七八桌客人零零散散地坐着。而西贝旁边的一家广式茶楼则排起了长队。
9月12日中午12时许,西贝(喜荟城店)。读特新闻记者 龚俊杰 摄
记者以顾客的身份走进西贝餐厅,询问是否有罗永浩同款套餐,服务员马上拿出一张A4纸打印的图片——图上正是罗永浩一行人曾点过的13款菜品。记者依照同款菜品挑选了其中三份,分别是一份西贝面筋、一份胡麻油炒蛋和一份黄米凉糕,另外还点了一份小锅牛腩。
记者注意到,西贝在网上发布的“作业指导书”,门店也已经印刷出来供顾客查看。在记者提出希望能到后厨参观菜品的制作过程后,店内工作人员立即同意,并引导记者穿戴好厨工服、口罩、一次性厨帽,填写一份外来参观人员健康声明。随后,记者走进了后厨。
门店内小锅牛腩材料。读特新闻记者 龚俊杰 摄
“每天早上7点多就会有人来店里做准备工作,就拿您点的黄米凉糕来说,每天早上都要自己动手做,蒸80分钟晾凉才能定型。”店员一边引导参观,一边介绍道。在后厨,店员拿起一包冷冻的小锅牛腩材料递给记者,展示其食材。记者注意到,该材料包的配料表显示,材料成分包含牛肉、牛蹄筋、香辛料等,生产日期为2025年8月10日,保质期为12个月。食用方法显示“非即食,需加热后食用”。
针对网友质疑菜品贵的问题,该门店店长王先生表示,“因为炒蛋是用胡麻油,也就是麻籽油做的。它这个油是比较好的,比正常油要贵了很多,所以才会定这个价。”
“(预制菜)这件事情之后,对店内的影响颇为显著,客人几乎减少了三分之一。”西贝(罗湖益田假日店)店员向记者透露,尤其是在事件发酵的最初两天,客流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态势。“今天早上总共只有两桌客人,其中一桌还仅有一人。”店员表示,有不少客人闻“预制”而色变,但从餐饮从业者角度看,预制的定义或有些不同。
在西贝(罗湖益田假日店),门店厨师长也对预制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客人觉得只要你不是从锅里边现炒出来的,它都是预制菜。就拿冻肉来说,冻肉需要冷冻6个小时,如果你今天早上刚冻上,下午就拿给顾客吃,或许有人就会认为这属于预制菜。只要不是从锅里现做出来的,都会被认定为预制菜。”该厨师长表示,西贝没有所谓的成品预制菜,只是会把一些工作提前做好,例如清洗,加热等。而且门店是不允许厨师自采食材,给门店送货都是有固定的供应商,门店每天都会对供应商送来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争议不断:
于东来发文力挺西贝,罗永浩将直播回应
随着罗永浩与西贝的“对线”持续发酵,“西贝”预制菜舆论风波愈演愈烈,相关话题多次冲上微博热搜。
9月12日上午,罗永浩再次发文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图片显示,根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数据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当天中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文力挺西贝,称:“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相关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12日15时许,罗永浩在微博上再次发声,表示将开直播谈谈这个事情。他表示,“今天晚上8:30,我会在三个平台上同时直播谈谈这件事。我的诉求并不是打这个西贝,或是贾老板,我对他们没什么兴趣。但我很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今天晚上也会提到一些其他餐饮企业。”
20时30分许,罗永浩同时在抖音、微博、B站同步开启直播。开播10分钟内,微博观看人数超过270万,抖音同时在线人数10万+,B站观看人数超过5万。在直播中,罗永浩反复强调,自己从未反对预制菜,只是提倡预制菜透明化。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