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 | 罗永浩西贝 “预制菜之争”升级!“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消费者是否有充分的知情权?

读特客户端 黄小菊 综合
09-12 18:33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你怎么看?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登上热搜

“预制菜”的话题也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罗永浩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

也在网络上展开了一番唇枪舌剑

罗永浩这一言论迅速引发消费者对预制菜及餐饮定价的广泛讨论。据深圳商报致电深圳西贝坂田万科店,客服人员给出回应:表示店内不允许有预制菜,建议可以到店里面现场观看制作流程。

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此前却公开表示,“好菜全是预制出来的,只要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前后说法的差异让消费者更感困惑。

西贝董事长将起诉并上线“罗永浩菜单”

罗永浩:悬赏10万征集线索

9月11日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最新的采访中,再次详细复盘了罗永浩的就餐过程,他觉得罗永浩用“恶心”形容西贝,感觉有点被砸牌子了,挺受伤的,超出了普通消费者行为,之后将起诉罗永浩。贾国龙还抛出了两个关键细节:罗永浩一行人当场反馈“挺好”,且结账时累积了会员积分。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他发布“真恶心”微博1个小时之前。

贾国龙晒出罗永浩的点餐单。

贾国龙还原的场景,描绘了一次看似愉快且正常的消费体验。罗永浩一行四男一女点单丰盛,含双份菜在内共15道菜,且几乎全部吃完,仅剩下最后因上菜较晚而未吃完的羊排和烤鱼。用餐结束,服务员询问“吃得怎么样?”时,得到的现场回复是“挺好”。

在结账环节,据贾国龙透露,服务员当时询问是否需要累积会员积分,付款的随行人员表示“要”。这一举动,通常被视为消费者对品牌有一定认可度、并愿意进行复购或深度绑定的信号。贾国龙推断,付款和操作积分的应该不是罗永浩本人,而是其助理或朋友。

罗永浩西贝结账小单。

与此同时,为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值不值”,西贝宣布将从9月12日起,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贾国龙澄清,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套餐,而是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消费者可以任意点选。西贝为此提供了两大承诺:第一,“不好吃,不要钱”,顾客可以随时退单;第二,欢迎顾客随时进入后厨,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全过程。

随后,罗永浩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文反击。11日晚,罗永浩回应:好,来吧。能把现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热的味道,这肯定是高科技了。同时,他还发布10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

当晚,罗永浩发博表示有读者提供预制线索,并称:什么叫“堂食袋装”“非直接提供消费者”?


西贝公开罗永浩菜品制作全过程

罗永浩称希望借此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9月12日下午,西贝官方微博发布了《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文中称罗永浩作为公众人物,对当餐菜品作出几乎全都是预制菜的判断,其言行缺乏基本的事实依据,对西贝品牌声誉造成了损害,并公开了罗永浩菜品制作全程。不过,随后该博文变为不可见状态。


截图自西贝官方微博。

没过多久,@西贝XIBEI官方微博再发文:因系统提示博文包含“系统保护词汇”,导致《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无法发出相关信息,请关注西贝在其它平台发布的官方内容,感谢您对西贝的关注。

12日下午,罗永浩再次发声,表示将在12日晚8点30分开直播谈谈这个事情。他表示:“我的诉求并不是打这个西贝,或是贾老板,我对他们没什么兴趣。但我很希望借着这次的事件,推动中国预制菜行业透明化,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所以今天晚上也会提到一些其他餐饮企业。”

西贝承认部分菜品是隔夜菜

有网友质疑西贝儿童餐是否预制

9月12日,有记者实地探访杭州西贝餐厅,体验老罗套餐。西贝承认部分菜品存在隔夜情况,煮好的羊排赏味期是三餐,今天上午一餐、下午一餐、明天上午还能卖,厨师长称隔夜使用不会影响出餐品质。

随后#西贝儿童餐#也登上热搜

有网友质疑西贝的儿童餐

是给小孩吃的

应该不会隔夜或预制?

贾国龙称西贝采用中央厨房配送模式

“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

9月11日晚,贾国龙在罗永浩此前用餐的西贝中粮祥云小镇店,对媒体表示,罗永浩点的13道菜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按照国家对于预制菜的定义,整个西贝也没有一道预制菜。

贾国龙进一步解释道,西贝采用中央厨房配送模式,即中央厨房对原材料完成清洗、分割等预加工后,根据菜品不同,一周为门店配送三次到五次不等,到店后冷藏或者冷冻保存。

但在老百姓的朴素认知中

不是门店现做就是预制菜

而贾国龙的表述

进一步让网友认为:

央厨配送不更说明是预制了吗?

值得注意的是

预制菜监管正进入政策化阶段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定义与监管要求,并提出使用预制菜须明示。

什么是预制菜?

据《通知》,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另外,从菜肴属性看,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盒饭、汉堡等主食类产品不属于预制菜;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不属于预制菜。

《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按照预制菜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要求从事预制菜生产经营活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可现实是,主动标注的商家寥寥无几。

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餐饮企业

是否用“中央厨房”模糊预制边界

消费者是否享有充分的知情权

西贝“中央工厂+门店现制”的混合模式,恰好处于政策灰色地带——其宣称的“现场制作”是否包含中央厨房预处理的半成品?消费者能否通过标识明确区分“现做”与“复热”?

据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预计未来3-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以20%左右的高增长率逐年上升,在2026年达10720亿,预制菜渗透率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行业大的需求来自餐饮行业,有85%以上的预制菜产品销售至B端。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不管预制菜市场占比如何,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有必要明确告知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商家若故意隐瞒商品真实情况,甚至通过宣传暗示非预制来误导消费,就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严重时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炳佳表示,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如使用预制菜应予以标注。他分析认为,监管规范与公众对品质透明度的呼声,将对餐饮企业的品牌管理和资本化进程带来新考验。

公开资料显示,西贝创立于1988年,目前在全国62个城市开设近400家门店,员工数约1.7万人。2025年,集团启动品牌焕新,提出口号“因爱相聚,喜悦西贝”,并在洛杉矶开出海外首店,标志着西贝正式进入全球化阶段。

同时,资本市场的进展受到关注。西贝方面曾表示,计划通过2023—2025年的持续发展,到2026年完成IPO上市。业内人士指出,舆论争议对企业品牌和资本化路径都将产生潜在影响。

你认为

“中央厨房”预加工算预制菜吗?

消费者是否有充分的知情权?

你支持罗永浩还是选择相信西贝?

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吧~

(资料来源:@西贝XIBEI官方微博、罗永浩微博、深圳商报、封面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中国蓝新闻、九派新闻、网友评论)

转载请注明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颖

(作者:读特客户端 黄小菊 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