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再次强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消息显示,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例如有的地方发文件红头改白头、正式改便笺,实际发文数量不降反增;有的虽然推行“无会月”,但只是简单地把这个月的会议移到下个月;有的热衷打造经典路线、路边工程,搞应付调研检查的万能“脚本”;有的重数量轻质量,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有的多头督查检查考核,重复要报表材料,束缚了基层干事创业的手脚……
与其他“四风”问题一样,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多样性和变异性。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一些常见的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一定遏制,但新的形式却不断出现。但无论怎么变化,形式主义的本质始终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其根源都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群众立场不牢、群众观点不强,严重背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果各级领导干部总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不知道基层在想什么、老百姓在盼什么,那么工作就必然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就会滋生形式主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被明确写入党章,到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从党中央确定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到2020年4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这些都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的坚定决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面对挑战,唯有实干,把宝贵的精力放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实际问题上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此时显得更加重要,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党员干部应拿出“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顽强意志,不给形式主义任何可乘之机,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编辑 方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