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青年”超八千万,发展副业成趋势,从此不再怕失业?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2020-06-01 16:59

朋友甲是一家游戏公司的策划,平时工作之余喜欢自己编写动漫剧本,然后根据情节内容寻找设计人员,逐步从文字向图片和视频转变,看着自己的理想一步步成为现实,尽管自掏腰包赔钱做,但说起来还是很幸福的。

朋友乙是一家金融公司的平面设计,除了本职工作,他还承担起好几家公司的外包任务,工作之余利用技能赚取外快。他每个月的公司收入是6000元,外快收入能达到20000元。

朋友丙曾经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业余时间喜欢在自媒体渠道发表观点写一些财经文章,也因此积累了很多读者朋友和财经圈的人脉资源。2年后毅然选择了离职,开始成立媒体公司并全身心投入到新事业中来。

朋友丁是一位在职小学教师,空闲时间较多,于是发展了两份副业,一个是线上教育平台做兼职老师,一个是做微商卖化妆品。她说:“两不耽误,副业收入直接提升了生活水平”。

上面四个朋友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本职工作外都有自己的“副业”,主业稳定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副业不稳定能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最大程度开发剩余时间和价值。早期,主业是事业的全部,但基于事业发展遭遇瓶颈、生活压力加大、产生新的兴趣点、实现自我价值等原因,更多人愿意发展第二职业,这也成为当今职场趋势的一大显著特点。这类人群也就有了新标签——“两栖青年”或者是“斜杠青年”,所谓两栖青年,是指年轻群体中有主业(工作)的兼职者和有主业的创业者。他们有自己的主业,同时又兼着其他副业,有多重身份和多种职业,主业可能是一份工作、一个小生意,副业可能是一份兼职,或正在进行创业。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两栖青年已超过8000万人,同比增长9.7%,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其中,24~28岁年龄段人群占比达到一半。拥有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人群占据两栖青年的主流。其中65.4%的被调查者计划将副业发展为主业。

随着两栖青年的势力越来越大,这种就业观势必影响到更多人。工作自由、时间自由、兼顾兴趣爱好和生活,已经成为90后就业群体追求的目标,以个人为中心的工作室将大量产生,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不再明显。常规情况下,主业是8小时工作制,副业没有固定的时间和空间要求,大多数人表示,副业占用的时间正在越来越长,而服务的客户资源要么来源于主业积累,要么是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提供。

国内繁荣的互联网浪潮下新兴产业不断衍生,解构了传统企业组织模式而使自由职业者大规模发展成为可能。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一批标准化程度高、重复体力劳动的人员面临失业,这也直接导致自由职业者数量增加。身边一位长期从事居民区保安岗位的人,近日被人脸识别安保系统取代,离职后选择了货拉拉,共享服务平台让他重新有事做,空闲时间偶尔还给人修水铺电赚钱。

前段时间,一个新闻迅速成为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在公路收费站工作30年的女收费员面临失业,语出惊人,哭诉道:“现在除了收钱什么也不会干了”。引发各路网友吐槽,反思最可怕的不是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没有一项稳定的技能。事实证明,两栖青年都有自己得以生存的工作技能,这也是成为两栖青年的首要前提。

很多人随波逐流为了创业而创业,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和竞争优势,最终大多数以失败告终。目前的两栖青年不必承担创业压力,可以根据现有的技能、渠道、资源,步步为营、谨慎小心的摸索创业方向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另外,两栖青年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初创企业的人力用工成本,一般初创企业的资金压力大,早期会青睐价格较低的外包服务人员,比如财务、法务、设计、品牌、新媒体等岗位可以共享,一个专业岗位可以兼职服务多家公司,且费用不足全职人员的一半。

个人认为,“两栖青年”或许可以成为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又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力量,极大丰富供给侧,优化人才结构,引导新一轮的组织架构变革。

编辑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