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面临资金资源等瓶,怎么破?

记者 盛佳婉
2016-04-24 18:04
摘要

近年来,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作为基层治理主体之一,还存在着发育不充分,规模小,自身能力不强,缺乏资源等问题,亟待解决。

b15cd1a4gw1dwoc9dlj2dj

社区社会组织在整合社区资源,畅通沟通渠道,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主体之一。近年来,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作为基层治理主体之一,还存在着发育不充分,规模小,自身能力不强,缺乏资源等问题,亟待解决。

手续繁琐,基层组织注册动力不强

市政协委员蒋雷是宝安海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中心在社区开展服务的时候,通常会根据社区需要,孵化一些社区社会组织,蒋雷要负责为这些社区社会组织注册。去注册的时候,他发现,社区社会组织注册所需要的材料、所走的流程和市级社会组织注册是一样。“现在主要套用的法律法规是一般的社会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所以我去注册一个社区社会组织跟注册一个基金会一样。一般办下来也要几个月。”

除了注册,社区社会组织也接受统一管理,也要年审、税务登记、组织机构代码证管理等,要是更换法人、更换地址也要走繁琐的流程。“比如说年审里有财务审计报告,每做一次就要1000块钱。可社区社会组织活动范围一般都是在本社区,本身比较弱小,影响力也较小,流程太繁琐会打击注册的积极性。”

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深圳有近4000家社区社会组织,人均拥有量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且现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参与程度较低,去年,市民政局对社区进行调研走访,发现28个社区只有64家社区社会组织,大多是文体类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类、服务类、环境保护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数量较少。

蒋雷说, 跟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社区社会组织基于“熟人”社会诞生,且天然受到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等的监督,所以建议利用深圳立法权的优势,制定《社区社会组织管理条例》,降低注册社区社会组织的要求,下放社区社会组织备案权限,改由社区居委会或工作站作为主管单位,街道社会事务科作为备案登记。发展良好的社区社会组织可以选择到区民政部门进行注册登记。

缺少资源,社区服务中心地位尴尬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我市社区的“标配”,全市642个社区实现了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然而,由于缺乏资源,社区服务中心的作用受到制约,出现“外来的和尚不好念经”的局面。

市阳光家庭服务中心总干事孙亚华用“尴尬”来形容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里的处境。“就像是买来的丫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社区里能做多少事,能发挥多大作用,得看主人是不是看重你。”

孙亚华说,政府在购买服务时,明确了社区服务中心为七种人服务,但社工进入社区后,因为没有资源,工作开展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社工在社区里组织活动,需要场地、水、电、设备等的支持,可社区服务中心没有可供支配的资源,每次都要申请。如果得不到社区的支持,可能活动就很难开展。”

孙亚华也坦言,社工行业毕竟是个新生事物,社区服务中心的社工也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从了解社区到融入社区,再到让社区接受他们,需要一个时间。很多时候,也因为经验不足,社工们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己可以争取什么,所以显得比较被动。

作为从体制内出来的人,孙亚华比较了解社区的情况,2011年,阳光家庭进驻南山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区,经历了短暂的“尴尬”期后,孙亚华提出,可以让社区服务中心承担部分社区工作站的职能。得到政府部门认可后,花果山社区开始了试点。一段时间后,由社区服务中心承担的这部分业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于是,花果山社区成了全市第一个撤销社区工作站的社区。而花果山社区的经验也开始在其他社区推开,社区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方面的优势显现。

“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还是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空间,成为多元中的一员,至少有一定的话语权,社会组织要成为‘伙伴’而不是‘伙计’。社会组织需要舞台,有了舞台,才能唱好戏,哪怕是不会唱,给了舞台,也能学会唱。”孙亚华说。

资金匮乏,造成“能人志不在社区”的现象

“据我所知,每成立一家社区社会组织政府就给1万元的初创资金支持,但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慈善类和维权类的,活下去是非常艰难的。” 针对社区社会组织面临的资金匮乏问题,宝安区政协委员杨春红在市政协“委员议事厅”上如是说。

蒋雷也认为,资金匮乏是制约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掣肘之一。在他看来,社区社会组织获取资金的渠道比较有限,它们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义务服务形式的,缺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大部分有较高素质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加入社区社会组织,甚至有“真正的能人志不在社区”的观念。“我觉得政府要对发展得好的社区社会组织给予扶持,在社区成立社区基金会,对社区社会组织给予支持,把能人留在社区。”

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是社区社会组织主力军,老年“玩转”社会组织是深圳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然而,老年社会组织也被资金问题困扰。

在我市642个社区里,619个社区都成立了老年协会。全市有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597支,老年志愿者30543名。老年社会组织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化解社会矛盾、社区环境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鼓励社区老人开展活动,我市启动“幸福老人计划”,目前,福彩公益金每年资助5000万元。 “幸福老人计划”大大鼓励了社区老人的活动热情,可是它存在个问题,没有建设经费这一项,比如协会组织活动用的交通费、电话费都不能报销,长此以往,组织者的积极性被打消,有的甚至都说不想干了,市老协副会长谭家歆说。

谭家歆建议“幸福老人计划”经费中增设协会活动经费一项,包括活动成本和管理费用。主要用于开展骨干培训、党建工作、对老年人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以老助老”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所必须的经费支出。

编辑 小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