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马哥”:他带动200人加入交通劝导队伍

读特记者 陈震霖
2017-05-31 18:14
摘要

在宝安中心城区,不少市民都认识一位黑瘦可爱的老人家——“马哥”,不论风雨他每天都准时出现在径贝小学的新湖路路口、宝安汽车站或五区市场的天桥路口等地,劝阻行人莫冲撞红绿灯、规规矩矩走好斑马线,高峰时期,还要指挥好路口交通,及时疏导拥堵情况。

在宝安中心城区,不少市民都认识一位黑瘦可爱的老人家——“马哥”,不论风雨他每天都准时出现在径贝小学的新湖路路口、宝安汽车站或五区市场的天桥路口等地,劝阻行人莫冲撞红绿灯、规规矩矩走好斑马线,高峰时期,还要指挥好路口交通,及时疏导拥堵情况。

近6年下来,马哥的平凡善举感染了周围市民,成功带动了200多人加入交通劝导义工队伍,其中不少都是被马哥“劝导”过的市民。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好奇围观到出手相助,200多名街坊邻里选择了加入马哥的队伍,一切维护城市文明。

每天服务近3小时 高峰一年平均6个小时

“马哥”今年63岁了,全名叫马信义,老家汕头,是一名个体户,皮肤黝黑却十分精神,说起话来像40岁的人一样有力气。10多年前,他从福田八卦岭搬来宝安中心区从事洗涤用品生意。由于经常要去宝安城区的各处送货,他经常能碰见各种行人冲撞红灯、不走斑马线的现象,每次他都会尽力劝阻。

后来,他发现马路上不时会出现穿着写有“义工”字样的红马甲的人,站在街头劝阻行人不要冲撞红灯——这也是他在加入义工队伍前对义工的全部认识,以为义工的职责就是交通劝导。2011年6月5日,马哥正式加入义工队伍,从那一天开始,马哥就坚持每一天在岗,除了极端恶劣天气,无论国庆长假还是周末等一般节假日,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宝安的街头劝导指挥交通。

近6年下来,他已经坚持服务超过6000小时,平均每天接近3个小时,在最高峰的2014年,他服务超过2000个小时,平均每天6个小时。而事实上,马哥每天仍要兼顾自己的洗涤剂生意。

一开始连家人不理解 还经常被路人破口大骂

撇下生意不顾,而去当毫无报酬的义工,不仅老婆孩子不理解,连生意合作伙伴都差点要和他“断交”。但马哥是这样解释这件事情的:搬来宝安后,生意已经稳定,做的也一直是相熟的老顾客,每天主要工作就是送货,所占用时间并不长,自己也并不图谋扩张。他对妻子说:“米缸没米了你尽管来找我,你尽管在家安心照顾好孩子,但义工我还是要做的。”

事实上,在做义工前,马哥每天送完货之后就是在麻将桌上消磨时间,还要抽上几包烟。而现在,马哥不仅麻将不打了,连烟都彻底戒了。

马哥一天比一天精神了,这些变化家人和朋友都看在眼里,现在也都理解了马哥的义工工作,全都加入了义工队伍。

家人误解可以用时间去解释,最大的困难还是在实际劝导工作中。“现在市民已经文明很多了,几年前,刚开始劝导时,总有路人对着义工破口大骂。”马哥说,有些人骑着电动车在马路上逆行,就已经十分危险了,劝他不住,他就大马力开走了,但仍不会忘记回过头来不停骂你,也不顾危险,“我们则只能无奈地保持微笑,绝不能还嘴,并适当提醒他别骂了,注意安全。”

附近学校感动了,为义工队设了一个办公室

曾经习惯乱闯马路甚至破口大骂的,现在见面都要喊他一声“马哥”,有的还加入了劝导义工队伍——由于马哥最主要的站岗地点是在径贝小学的新湖路路口,几年下来,这里附近的居民、家长,几乎都认识马哥。

径贝小学周围既有大型商品楼小区,也有人口密集的城中村,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菜市场,人流车流密集。“上个周六早晨8点多,就发生一起行人被电单车撞倒的交通事故,我一边守在一旁帮忙报警,一边指挥交通,直到半个小时候后交警赶到。”

6年下来,马哥的交通劝导队伍从几人到几十人,已经发展到200多人,这200人中既有马哥的家人朋友,也有相当部分是被马哥劝导过的行人和司机,绝大多数都是径贝小学附近的街坊邻里。

到了2014年,马哥的义工队伍俨然成了径贝小学路口一道风景线。学校感动于马哥的举动,主动邀请他与学校合作一起维护周边交通安全。“光靠交警和学校保安来维持高峰时期的交通秩序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马哥说,学校专门为义工队准备了一间办公室和饮用水,做好了后勤保障,义工队也有了工作制度和规范,更好地进行协作。

现在,马哥越来越忙了,他现在还负责着宝安体育馆U站、禁毒U站副站长,是宝安控烟监督大队的监督员,带着义工进学校、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劝导市民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等。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陈震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