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202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市林业局)晒出最新版深圳生物多样性的“家底”。
截至2019年,深圳有陆域脊椎野生动物513种(山溪鱼类31种,两栖类28种,爬行类61种,鸟类340种,哺乳类5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蟒蛇、黑鹳、白肩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猕猴、黑脸琵鹭、蛇雕、领角鸮等),主要分布在深圳东部如梧桐山、七娘山、排牙山、田头山、三洲田、马峦山及西部的羊台山、塘朗山和内伶仃岛等区域。深圳特有的野生动物刘氏掌突蟾、白刺湍蛙、深圳后棱蛇,较常见的大型哺乳动物猕猴、野猪、豹猫。
深圳原生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具有物种丰富、结构复杂、景观多样的典型特征。
根据最新统计,深圳有野生维管束植物约208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仙湖苏铁;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如桫椤、黑桫椤、金毛狗、水蕨、樟树、土沉香等。主要分布在梧桐山、三洲田、七娘山、田头山、排牙山、塘朗山、羊台山和内伶仃岛等区域。深圳常见的保护植物土沉香、樟树、金毛狗。
根据深圳最新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据(不含深汕合作区),截至2019年,深圳森林覆盖率为39.78%,森林面积788.16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397.07万立方米,林地面积6.75万公顷(其中商品林1.98万,生态公益林4.76万公顷)。
深圳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地25个,面积约4.94万公顷,占全市面积1997平方公里(不含深汕合作区)的24.75%,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5种类型。另深汕合作区总面积为468.3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为371.8平方公里,占79.39%。
当天,深圳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广东福田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也纷纷披露最新版生物数据。
经调查统计,梧桐山现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4目70科231种,包括两栖纲2目7科20种,爬行纲2目11科42种,鸟纲13目38科143种,哺乳动物7目14科26种。梧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8.6%,初步统计有高等植物233科762属1378种,包括苔藓植物42科62属86种和维管植物191科702属1292种,其中蕨类植物109种和2变种,隶属30科59属;种子植物161科643属1181种。
福田红树林地处深圳湾东北岸,毗邻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越冬水鸟。目前,福田红树林共记录到植物98科266属345种,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12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87科255属330种,包括真红树植物7科9属11种,半红树植物6科7属8种;两栖动物1目5科8种,爬行动物1目5科7种,鸟类20目50科117属194种,兽类3目3科6种,昆虫11目85科226属270种,游泳动物共采集鱼类和甲壳类46种(其中鱼类8目20科29种,甲壳类2目7科17种),海洋线虫30种。每年有10万只以上长途迁徒的候鸟在深圳湾越冬和停歇,是东半球国际候鸟通道上重要的“越冬地”和“中转站”。
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东侧,处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之间总面积约554公顷,最高峰尖锋山海拔340.9米,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II级保护兽类猕猴及生境,目前内伶仃岛不对外开放,这让岛上的一切变得神秘。目前,内伶仃岛共记录到植物194科520属814种,其中,苔藓植物24科41属68种,蕨类植物21科31属58种,裸子植物5科5属7种,被子植物144科443属681种;两栖动物1目4科8属10种,爬行动物1目7科16属17种,鸟类9目30科59属80种,兽类6目10科11属13种,昆虫14目85科258属457种,游泳动物共采集鱼类和甲壳类46种(其中鱼类12目26科36种,甲壳类2目8科13种)。
近年来,深圳坚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才有了猕猴成群蛇行于野、渔业资源日益丰富、候鸟数量逐年回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也让我们能够欣赏到不同生物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