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举行第一次全网测试,这意味着北交所开市指日可待。连日来,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马不停蹄走访了中国证监会及金融证券界有关专家学者,了解到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标志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使新三板站上了改革新起点,将与沪深证券交易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联互通,成“三足鼎立”之势,有力推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阶段,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开市运营,深圳证券交易所应主动应变积极应对,以改革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完善上市制度、发行存托凭证、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平台,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为打造深圳湾世界级总部基地和前海金融中心作出新贡献。
北交所以打造中国版纳斯达克为目标
正紧锣密鼓准备开市
随着习近平主席9月2日在2021年服贸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宣布将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迅速在中国经济界及资本市场引发热烈反响。
“作为北京证券交易所前身的新三板曾长期饱受匮乏的流动性之苦,再融资难、再融资贵等问题长期为市场参与者所诟病,普遍认为,流动性不足是这一系列市场顽疾的症结所在。”曾获“中国金融研究杰出贡献奖”的北京大学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玉珍教授说,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无疑对新三板流动性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她建议,北交所在搭建完备的转板体系并与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形成互联互通的同时,依托新三板庞大的中小企业基础和相对成熟的递进式市场结构,保持适度竞争、错位发展,厚植比较优势,以建设成为中国版纳斯达克为目标,持续深化各项基础制度改革。
作为行业主管的中国证监会闻令而动,听令而行。9月2日晚即发布了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主要思路,提出坚守“一个定位”、处理好“两个关系”和实现“三个目标”,表示“确保这项改革平稳启动、顺利实施”。毫无疑问,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中央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北京证券交易所对北京而言,这更是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北京证券交易所建设紧锣密鼓、蹄疾步稳向前推进。9月14日,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和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一同到北京证券交易所调研,表示将“一同推进”、确保“平稳落地实施”。9月25日,北交所举行第一次全网测试,正夜以继日准备开市。
建立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形成北、上、深金融中心矩阵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运行,对现有资本市场格局将带来哪些变化?对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带来哪些影响?
针对这些市场热议的话题,记者近日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证券交易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在服务定位、制度安排和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与沪深交易所市场有较大差异,与沪深交易所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不会对沪深交易所造成大的影响。同时,北京证券交易所坚持向沪深交易所的转板机制,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与沪深交易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将有力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长期参与证券监管部门政策制定咨询工作的刘玉珍教授表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对现有资本市场形成多层次竞合关系。一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对在北方地区的中小企业以及相关产业会产生一定的群聚效果。另一方面,在中小企业板块,北京证券交易所对于现有沪深两个市场也会起到一定的竞争作用,从而使得市场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三家交易所服务的企业虽然有所差异,但在许多方面具有同质性。这种竞争压力将迫使各家交易所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更便利的融资环境。”北京金融服务法律研究会理事陆琪认为,未来,北京证券交易所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一道,建立起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形成北、上、深金融中心矩阵,使我国资本市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
对于投资者普遍担心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会否分流沪深市场的资金,导致已上市股票的大幅下跌。长期关注全球资本市场动向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吕随启表示,如果市场是存量资金博弈的格局,资金分流效应确实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应该通过优化市场格局,激活市场情绪,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场。
以改革创新增强深交所市场竞争力
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对于沪深交易所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挑战在于北交所设立带来的资金分流效应和竞争压力,机遇在于资本市场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以及相应的政策支撑产生的机会。坦然面对挑战,毅然抓住机遇,以改革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积极理性的选择。
对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如何改革创新抓住机遇化解挑战积极理性应对,金融证券界有关专家纷纷建言献策。“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新三板转板、二级市场交易与监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应支持北京证券交易所建设和发展,加强经验分享,共同构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生态体系。”吕随启建议,面对北京证券交易所运行以后可能带来的竞争压力,深交所应未雨绸缪,加快改革创新,如优化人员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市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保持和增强吸引力竞争力。
对深交所尤其是创业板来说,当前的挑战在于,科创板和新三板都没有盈利的要求,创业板在企业盈利方面仍有较高门槛,这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此,陆琪认为,创业板需要在降低投资门槛和投资者保护之间把握好更精准的尺度来直面冲击。
“从目前投资门槛来看,深交所其实有更广的投资者人群,可以产生更深广的流动性。因此深交所对于投资者保护与教育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兼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学术委员的刘玉珍教授表示,如何加强投资者保护与教育,纠正行为偏误,建立投资者信心,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应该是未来深交所改革的重点之一。
就在几天前,广东省政府印发了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行动方案》,提出明确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完善上市制度、发行存托凭证、开展“新三板”转板试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发行平台,建立连接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全国性综合服务平台。
可以预期,随着改革的积极稳步推进,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启动运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应主动应变积极应对,以改革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服务打造深圳湾世界级总部基地和前海金融中心,与京沪证券交易所形成“三足鼎立”格局,有力推进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阶段,迎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原题《北交所开市指日可待 深交所:以改革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