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述史》典藏深圳精彩故事 记录发展历程 传承深圳精神

2020-05-15 14:15
摘要

5 月 15 日上午,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在深圳市委会议室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由深圳市政协创新开展的大型文史工程——《深圳口述史》又一次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继第一季《深圳口述史(1980-1992)》和第二季《深圳口述史(1992-2002)》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后,第三季《深圳口述史(2002-2012)》也在好评如潮中画上了圆满句号。与此同时,相关图书和 3 集电视纪录片也将隆重面世。

5 月 15 日上午,来自社会各界的嘉宾在深圳市委会议室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由深圳市政协创新开展的大型文史工程——《深圳口述史》又一次实现里程碑式的跨越:继第一季《深圳口述史(1980-1992)》和第二季《深圳口述史(1992-2002)》获得热烈的社会反响后,第三季《深圳口述史(2002-2012)》也在好评如潮中画上了圆满句号。与此同时,相关图书和 3 集电视纪录片也将隆重面世。

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市政协成立 30 周年,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回望第三季口述史历时两年的征集和采写工作,100 期口述史报道与深圳成长发展变迁紧密相连的精彩故事,凝聚了《深圳口述史》项目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亦展现了 《深圳口述史》" 存史、资政、团结、育人 " 这一宝贵的历史使命。

深圳人记忆的典藏

2014 年 5 月 26 日,第一季《深圳口述史》的首期在深圳晚报正式推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由此拉开了《深圳口述史》征编工作的序幕。

继《深圳口述史》第一季、第二季征编工作圆满结束后,2018 年 7 月,第三季《深圳口述史(2002-2012)》征编工作正式启动,但《深圳口述史》项目组最初的征编工作,却从更早时候就已经开启。

2018 年上半年,项目组成员拿到《深圳口述史(2002-2012)》口述者候选人名单,在梳理大事件和名单的过程中,成员们发现不少大事件的亲历者已近暮年,更有一些人已离开人世。为了与时间赛跑,抢救历史,项目组成员争分夺秒,以极其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口述者。每次采访前,项目组成员都仔细梳理收集口述者的事迹和时代背景,做好详尽准备,以便在采访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记录。

2018 年 10 月 18 日,第三季《深圳口述史》首期在深圳晚报专版推出,此后,深圳晚报定期推出第三季《深圳口述史》的报道。2020 年 3 月 1 日,随着第 100 期《朱清时:打破常规建设一流大学,助力深圳教育改革发展》口述史报道在深圳晚报上的刊登,第三季《深圳口述史 ( 2002-2012 ) 》百期连载圆满收官。与此同时,深圳喜马拉雅音频平台推出 100 期 " 语音版 " 口述史,让更多人聆听 " 深圳声音 ",感受 " 深圳精神 "。

2002-2012 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时期,它见证了深圳的高速发展,厚植了深圳创新发展的基因。100 位各行各业的口述者代表,讲述个人的梦想、命运,原汁原味复盘深圳的精彩故事。尽管第三季《深圳口述史 ( 2002-2012 ) 》目前面世的 100 篇访谈文章有 50 多万字,但访谈录音整理文字近 300 万字,与访谈同时进行的影像资料的拍摄时长也超过 200 个小时,收集到的珍贵历史图片亦有上千张。这些资料都将留存在市政协文史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史志办等,作为体系完备的史料进行保存。

追寻历史 与时间赛跑

" 太不容易了,但也很高兴。" 口述史项目组的每一个成员回忆起过去两年的第三季口述史征编经历时,发出了几乎相同的感慨。第三季口述史启动时,市政协收到从社会各界推选而来的口述者候选人名单高达 400 余人,但由于仅有一百人的口述名额,为了寻找更具有代表性的口述者和历史见证人,市政协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各合作单位更是通力协作、凝心聚力,努力形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工作链条,扎实开展征编工作。

除了各单位工作人员的上下通力合作,采访的记者更是呕心沥血。一些口述者工作繁忙,项目组记者时刻密切追踪,时刻与口述者保持联系。有一位口述者,在接受了半小时采访后,因为马上要赶飞机而不得不中断采访,尔后记者一直与他沟通,在历时一年后,才终于第二次约上了访谈,补充采访顺利完成。还有一些口述史对象因年事已高,不便出门,记者就多次登门拜访,只求面对面,将当年的历史和细节以最真实、最完整的方式叙述出来。

更多时候,为了证实或者证伪一个历史细节,记者、编审人员不厌其烦反复求证。作为口述史项目组的一员,每个人都为征编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看到这片热土不断上演的寻梦、追梦、圆梦所蕴涵的文化价值和深圳精神得到凝练和书写,一切都值得了。

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献礼

2019 年 4 月 3 日,第三季《深圳口述史(2002-2012)》迎来了重要时刻——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接受了《深圳口述史》深圳晚报报道组的采访。该篇报道全文通过梁振英口述的方式,娓娓道来,还原了梁振英与深圳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和细节,例如来深圳给规划部门等相关部门官员培训讲课、参与深圳早期的城市规划等,展现出梁振英与深圳的深刻渊源。该篇于 2019 年 4 月 19 日在深圳晚报刊登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为《深圳口述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彰显了《深圳口述史》系列报道的深厚历史意义。

在第三季《深圳口述史(2002-2012》100 名不同类型的口述者代表中,不仅有像梁振英、朱悦宁、刘志娇、马宏、王敏、马蔚华、王佑贵、朱清时等老领导、老同志,也有像曾柳英、陆建新等一批各行各业的基层代表口述者。

这些讲述中既有重大决策、重要事件的回忆,也有以小见大、以微观生动事例见证宏观时代大潮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反映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历程,折射出在中央领导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光辉成就,再现了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的深圳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创业创新、探索奋斗的火热生活。他们讲述的亲身经历、追梦故事,集中体现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搏情怀,成为激励人们以梦为马、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市政协征编出版第三季《深圳口述史(2002-2012)》百期连载、《追梦深圳——深圳口述史精编》等系列作品,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献上一份沉甸甸的厚礼,这无疑是《深圳口述史》征编工作闪光的节点,也是深圳人记忆的典藏。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