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场文化展览为文博会带来了翰墨飘香

读特记者 沈勇 文/图
2017-05-10 17:51
摘要

此次中华砚文化、中国水墨山水画及文房四宝系列展览不仅呈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砚台文化,展示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展现了琳琅满目的文房用具,可谓是呈献给深圳市民的一份文化盛宴,展览将从5月10日持续至14日,广大市民可免费参观。

纵览文房四宝,传承中华文化。5月10日,第十三届文博会专项活动——“中华砚文化、中国水墨山水画及文房四宝”系列展览活动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启幕,为文博会带来翰墨飘香。

展览活动由福田区人民政府支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深圳市收藏协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联合会、江西九江王氏集团、北京砚文化发展研究会承办;深圳市国学文化研究会、北京东方君公益基金会、深圳慧江集团、厦门唯远钢铁有限公司等协办。

活动第一展场为关山月美术馆,展览分四部分内容:一是《砚台春秋》,反映砚台发展历史;二是《名师名作》,展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与中华砚雕师代表作品;三是《端溪荟萃》,展出当代端砚精品力作;四是《王继良山水画展》,展出著名画家王继良先生山水画作品。

在关山月美术馆展场中,观众可以看到从汉代时期的原始砚到当代砚台雕刻大师的各种名砚作品。其中,两方由聚砚斋收藏的清代清代宫作砚吸引了众多观者。一方为乾隆御铭夔纹松花砚,正面刻夔龙花纹,雕工细致,背面刻有乾隆楷书亲笔所题铭文。另一方为乾隆仿古螺钿仙桃砚,寿桃状,背面刻“大清乾隆仿古”,笔法精致,配有象牙砚盒。

古代宝砚难得一见,现代名砚更值一观。其中有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进行精品砚台评选的入选精品,以及几位砚雕名家的精心之作。在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名振中华的“中华飞天砚”和“中华蛟龙砚”。这两方砚台均由著名砚雕家吴笠谷先生设计制作,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刘红军将军亲笔题写砚铭。

“中华飞天砚”搭载神舟九号飞船遨游太空14天,该砚长9厘米、厚5毫米,小可盈握。砚面雕成象耳宝瓶形,寓意“太平有象”。一对瓶耳之间刻有“聚砚斋”三字。砚池刻红山文化C型“中华第一龙”造型,砚背刻敦煌艺术中优美的“飞天”形象,体态轻盈,飘逸潇洒。

“中华潜海第一砚”蛟龙砚,整体设计为“四水回归”,砚池采用汉代皇家藏书楼石渠阁四面环水的造型,所以又称四水归源。砚边浅刻水波纹,象征现今四大洋,寓意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安宁。砚背浮雕蛟龙戏珠,灵珠为天然石品活眼巧作,象征“蛟龙号”的远洋海试是为了探求采撷海洋科学这颗璀璨的明珠。

活动过程中配有专人为观众介绍文房四宝文化的历史进程,随着每个朝代的发展,砚台在每个时期的特点及历史意义,同时为观众介绍收藏砚台的趣闻故事,解读砚台背后的文化精髓和历史传承。

画展展出了王继良先生近年来创作的60余幅精品力作,展览集合两个系列主题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呈现了艺术家无所不精、集传统大成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有大气磅礴、海浪滔天、动则惊魂并极具东方神韵的海洋画作。更有禅意十足、水韵墨彰的纯墨山水画系列。将中华砚文化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完美融合呈现眼前,必将产生交相辉映和相得益彰的作用。

此外,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发展联合会现场赠予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中华飞天砚”一方,加强双方有效的合作,今后举办更多文化惠民活动,更好地促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事业发展。

“笔墨精良,人生一乐”——在古代文人眼中,文房用具是书籍之外另一种须臾不可分离的爱物。位于深圳市收藏协会档案大厦一楼展览厅的第二展场,本次文博会期间现场展出两百余件精美的文房用具与摆件。工艺精美、造型别致的文房雅玩带领观众走进古代文人的雅致生活。除了实用的文房用具,展览中的文房摆件和砚台也别出心裁。这些融合了能工巧匠与文人雅士才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见证。

此次中华砚文化、中国水墨山水画及文房四宝系列展览不仅呈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砚台文化,展示了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展现了琳琅满目的文房用具,可谓是呈献给深圳市民的一份文化盛宴,展览将从5月10日持续至14日,广大市民可免费参观。

编辑 党毅浩

(作者:读特记者 沈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