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读书本身是一种自我发现 一起走进《王充闾语文课》

读特记者 姚峥华
2020-05-14 15:02
摘要

王充闾先生是当代散文大家,也是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

王充闾先生是当代散文大家,也是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数量最多的作家之一。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王充闾语文课》,收录了王充闾先生目前被收入语文课本及阅读材料的精选文章,共计 36 篇,各篇目入选几十余版、上百种语文教材和教辅书目。其中有《火把节之歌》《碗花糕》《换个角度看问题》《捕蟹者说》《大禹陵》《一夜芳邻》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有《守着灵魂上路》《寻访大红袍》等受到国内外多版大学教材青睐的佳作。

近年来,中小学课本经历了全面改版,王充闾的作品活跃在众多版本的教科书中。现行的各个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如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粤教版等几十余版语文教材,均收录了王充闾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时也是中小学语文考试试卷的"常客",可谓极具品质保证。

王充闾的散文语言别致典雅、内容朴实丰厚、意境精深幽远,他的文章深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群体的喜爱,是老师教学、学生阅读的首选,也是提升中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典范。

王充闾六岁即入私塾学诗读经,后进入学校接受新式教育,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情有独钟,作文时善于在诗文与史实的游走中还原历史现场,抒发自己对历史、人物、事件的独特体悟与感想。他的散文作品,尤以文化历史散文著名,他追求诗、思、史的交融互汇,提倡在对历史的创造性思考与沟通中,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提供一种丰富的精神滋养和价值参考。他的文章处处体现着一种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与维护人文精神传承的良苦用心,这种强烈的民族文化关切,无疑为当下传统文化断裂的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也为广大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学习与阅读的经典范本。

除此,王充闾以怀旧、山水自然为题材的散文亦独具特色,如《碗花糕》《青灯有味忆儿时》《走向大自然》等篇,以生动、自然的语言,真挚、朴素的情感,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关爱生命、关照自然的人文情怀,践行着他思考生命超越、沉静诗意的独特美学追求。

如果说,写作的深层意义在于关注现实人生、思考存在意义、追问生存的价值以及解决种种焦虑、悲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是通过阅读提升认知,在文字语言的传达中体验世情,收获智性的思考,从而启发心智,让自己发生蜕变。若借用《王充闾语文课》书中的表述,那便是:"读书看似接受他人的影响,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所以,罗曼 · 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与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联书店原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 沈昌文曾评价:王充闾的功底真好,举杯一唐诗,落杯一宋词。如今,这样的文人已经不多见了。

文学评论家孟繁华也认为,在温和从容的书写中恰恰表现出了一种铮铮傲骨,在貌似散淡的述说中坚持了一种文化信念。这是王充闾散文获得普遍赞誉重要的原因,也是他能在散文的困境中矗起一座丰碑的真正原因。

王充闾,散文家、学者。1935 年出生于辽宁盘山。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南开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出版散文随笔、诗词、学术著作七十余部,有《充闾文集》二十卷。散文集《春宽梦窄》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鲁迅文学奖,《一生爱好是天然》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国粹 :人文传承书》入选 2017 年度"中国好书"。2004 年、2007 年连续两届被聘任为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作品被翻译成英文、阿拉伯文在国外发表出版。

《王充闾语文课》

王充闾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年 5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李慕瑶

(作者:读特记者 姚峥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