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经济”成为观察中国复工复产与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窗口。5月6日,支付宝发布了首份《中国小店经济五一报告》。报告显示,在消费券发放和五一小长假的双重刺激下,中国上千万小店正在快速恢复元气。五一期间,有800万小店今年的收入已全面超过去年同期。这说明,中国的复工复产正已深入到经济体系的“毛细血管”,已进入到开足马力、全面启动阶段。
在去年12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小店经济”概念被首次正式提出。会议表示,坚持地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消费者选择,以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发展“小店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形成一批人气旺、特色强、有文化底蕴的步行街。
“小店经济”包含哪些商事主体?按照2019年12月19日支付宝和网商银行联合发布的《 2019 中国小店经济温度图谱》的定义,小店指的是网店、街边小店、路边小摊等,涉及餐饮、零售等消费服务行业。小店虽小、数目和贡献却不小。据《图谱》统计,中国小店数量约为1亿,并带动3亿人的就业。
小店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关系到数以万计城镇居民的生存大计,也促使中国经济生态更为良性,因而获得国家层面的高度肯定。“小店经济”的蓬勃生长,既来自消费升级的驱使,也来自大力发展“双创”与夜间文旅经济等政策的推动。
从小店的构成来看,不难想象,疫情对小店经济的影响首当其冲,而其抗风险能力也相对更弱。鉴于中小微企业对就业和民生的重要作用,中央在提出“六稳”之后又提出“六保”,就业均为其中之首,推出的纾困政策中不乏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扶持之策,其中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等。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明确: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
在“创业之城”深圳,疫情之下新增商事主体仍在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外卖、配送、快递、供应链等业务新登记2868户,同比增长21.5%;住宿、餐饮业尽管同比减少42.6%,但仍新增1538家;深圳商事主体总量总量达到333.7万户,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小店经济”的回暖更给中国经济的重振带来了别样信心,它不仅证明了借助消费力量振兴经济的大有可为,也证明了复工复产及纾困措施的有效性,还证明了中小微企业的强大韧性与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