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家黄专去世 他为深圳策划过许多先锋艺术展

记者 尹春芳
2016-04-15 04:18
摘要

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黄专4月13日20点29分去世,享年58岁。黄专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获硕士学位。临终前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unt

“死亡只是一种金蝉脱壳。”这是黄专的随笔《诀别的话》中的最后一句。

2016年4月13日20点29分,著名艺术史家、艺术批评家黄专在广州阖然长逝,享年58岁。

这位对中国古代艺术和中西现当代艺术均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一直以严谨的态度面对艺术与历史,以亲身实践推动深圳乃至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早在今年2月29日,黄专自知余生已时日不多,于是写下随笔《诀别的话》:“14年前我已面临过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时刻,所以,在需要再次面对这个时刻时我心里只有感恩和平静。”

对于黄专的离世,广东省文艺界人士纷纷表达了沉痛的哀悼之情。

 以多种方式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整理和展示

黄专,1958年出生,祖籍湖南。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198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获文学硕士。曾获“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硕士论文奖”。临终前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任OCAT北京文献与研究馆馆长。

黄专对传统艺术及现当代艺术均有深入研究。他是著名美术史家、教育家、诗人阮璞的学生,研究生时代以中国画论为其专业方向,以李日华为课题,也大量阅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古典文献。黄专的研究领域涉及古代和当代两部分。他与严善錞先生共同撰写了三部重要著作,包括《当代艺术问题》、《文人画的图式、趣味与价值》、《潘天寿》。

pYYBAFVOyN-AQDLkAAMsYnevJmA302_b

411amStcrXL__SX367_BO1,204,203,200_

rBEhUlMjTWYIAAAAAACpsOm-apYAAKIxwP6j1wAAKnI125

2005年,黄专开始着手当代艺术家个案系列的研究,并出版了“展览学术丛书”。另外,他还出版个人当代艺术评论文集《艺术世界中的思想与行动》和《当代艺术中的政治与神学:论王广义》;2014年起,主编《世界3》艺术史理论书系,2015年起,担任“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学术策划。

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的教授、硕士生导师,黄专还身负“传到授业解惑”的重任。他曾开设了中国艺术史学史课程,讲授从传教士阶段、汉学阶段,一直到中国学研究阶段的西方中国研究。他曾说:“我让学生去找这些资料,实际上这也是我们一直的理想,就是用现代的视野去重新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研究做一个整理。后来我和巫鸿相识,我也获得了一些更新的思维和方法,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更好从事这个工作。”

与只专注于学术与理论研究的艺术史专家不同,黄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亲身投入到当代艺术的实践中。他通过编辑刊物《美术思潮》、参与改版《画廊》杂志、策划展览等多种方式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整理和展示之中。1992年参与策划“广州•首届九十年代当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1994-1996年参与改版《画廊》;2002年参与策划“重新解读:首届广州三年展”。

黄专

2014年9月18日“三个个展”之秦晋、黄专对谈。

在其介入当代艺术的生涯中,黄专策划多项在当代艺术举足轻重的艺术项目,包括“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1996)、“超越未来:第三届亚太地区当代艺术三年展(中国部分)”(1999)、“社会: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2000)、“被移植的现场:第四届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2001)、“城市俚语: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展”(2001)、“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方力均的艺术展”(2002)、“深圳地铁华侨城段壁画工程”(2004)、“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2006)、“点穴:隋建国艺术展”(2007)、“征兆——汪建伟大型剧场作品展”(2008)、“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2008)、“静音:张培力个展”(2008)、“国家遗产:一项关于视觉政治史的研究”(2009),“图像的辩证法:舒群的艺术”(2009)、“水墨炼金术:谷文达实验水墨展”(2010)、“可能的语词游戏——徐坦语言工作室”(2011)等等。

推动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

黄专与深圳的渊源颇深,对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97年起他担任何香凝美术馆馆聘首任研究员、策划人,他也是该馆艺术指导委员会成员之一。何香凝美术馆常务副馆长乐正维得知黄专去世的消息一夜无眠,非常难过。她告诉记者,自己早在2月份就已得知黄专病情。2月29日上午黄专写下《诀别的书》,下午她到医院看望黄专时,黄专还对何香凝美术馆的建设提出建议,“在与黄专20多年的工作与朋友的相处中,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人格的魅力、专业的素养让我敬佩。他走的太早了,纪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的专业精神继承下来。”

untitled

2014年10月24日,黄专在《十年公共艺术计划:大于一吨半》研讨会上

乐正维告诉记者,何香凝美术馆刚建立时,当代艺术在中国才兴起,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彼时黄专一来到馆里就带来“人文之声”这一对公众开放的公共教育平台。他邀请中国各人文学科的学者以公众讲座的形式,讲授各领域的前沿课题,使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建立在与当代思想和学术同步的厚重基石。“人文之声”已经持续至今,让不少人从中受益。

“通过黄专的学术引领,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深圳当代雕塑艺术展’、‘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等等活动推动深圳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地位。他把独立的纯粹的学术研究引入深圳的当代艺术中,是有很大贡献的,是个大功臣。没有黄专的学术引领与开拓,就没有何香凝美术馆以及后来的OCT的学术定位与学术品牌”,乐正维说。

黄专对深圳当代艺术的影响还在于,2005年起他在担任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主任期间,接连策划了一个又一个对中国艺术史有重大意义的学术性展览。如“‘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文化翻译:谷文达《碑林-唐诗后著》”大型个展;与费大为、冯博一合作策划的“第三届何香凝美术馆学术论坛——中国当代艺术生态考察”;王广义、张培力个展、汪建伟大型个展等。 2012年起黄专任OCAT深圳馆和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主持OCAT当代艺术中心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研究、档案、出版等工作。

在深圳这片当代艺术的土壤里,黄专以艺术为媒,对当代艺术做了很多先锋式有积极意义的探索。比如,由黄专策划的“第二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是打破了地域限制的国际化尝试,使该展览开始逐渐过渡成为一个标准的国际性展事,也是建立新型展览机制的首次尝试;再比如,2011年黄专策划的“可能的语词游戏——徐坦语言工作室项目”在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个项目通过公众的参与完成最后的作品,黄专称其为“语言艺术”,通过调查研究完成艺术创作,在艺术界引起很大反响。

OCAT总馆馆长栾倩得知黄专离世的消息很难过,“上个月还在与他一同商讨OCAT馆群的发展、OCAT研究中心的项目计划,他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意见。黄专老师是OCAT的创始人,也是OCAT的学术灵魂。现在纪念他的最好方式,就是秉承和坚持他对OCAT的理想,坚定地让OCAT继续前行。”

    黄专的离去对中国当代艺术是个不小的损失

unti

2014年10月24日,黄专在《十年公共艺术计划:大于一吨半》研讨会上做了精彩的发言。

 黄专离世的消息一出,深圳文艺界的艺术家、评论家、策展人以及与黄专有交集的人士沉痛悼念。评论家巫鸿说,“一时之间难以找到词语表达。我们失去的可能比我们现在感到的要多的多、深的多。黄专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良知。”著名评论家孙振华说,黄专有限的生命见证了中国思想的成长,见证了中国批评的希望。

策展人鲁虹深情回忆了与黄专相交的点滴,他眼中的黄专“既坦诚又诙谐”,“我们在一起做了很多活动,有过极愉快的合作。如办《画廊》,办深圳雕塑邀请展等。这当中留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终身回味。总之,他的智慧,他的为人将永远刻在我的心中。”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部主任王春辰对黄专的离世表示痛惜,悼念黄专,其实也是悼念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也会有这一天。未知死焉知生。生,当为高贵而生,‘让思想说话’,即便平凡,也是一生的伟大;‘理想主义’是最大的善,艺术是为理想而来,黄专的理想是创想自由放飞的艺术王国,从武汉到广州,由广州而深圳,并南方及北京,无不如此。虽犹孤野里的英雄行走,但依然仗剑挥去,在廖际的天幕下留下了一道闪光。”

著名摄影艺术家肖全说,“黄专是我的老朋友,我们1992年在广州一起共事,举办了在中国当代艺术影响深远的“广州艺术双年展”,他与吕澎等人的合作,使展览有了新的高度和学术性。我还与他等朋友游历欧洲,展开学术活动,举办中法雕塑作品展。在我看来黄专的心里永远有一把尺子,那就是严格的学术,他很较劲,不会因为朋友而网开一面。他的离去对中国当代艺术是个不小的损失。”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