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三个月体能下降严重?这群专家给出孩子吃动平衡的“宝藏知识”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周速敏
2020-04-17 12:52
摘要

近三个月的“宅”,让不少孩子长了膘,体能却一跌再跌。

“以前跳绳300个,现在跳100个就大喘气!”“好不容易走到户外动一动,结果就挂彩了!”

近三个月的“宅”,让不少孩子长了膘,体能却一跌再跌。

4月17日19时30分 ,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教育局指导,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福田区天健小学协办,V队长健身房支持的“深圳市学生营养健康科普堂第二期——动起来,少年!”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演播厅敲响上课铃。

本次活动由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福田区天健小学的相关专家为大家挖掘出让孩子吃动平衡的“宝藏知识”。

体能下降严重?适量运动才能提高免疫力

宅家三个月,让一些家长担忧的是孩子的体能。家长马小姐告诉记者,最近,学校要求孩子们每天跳绳,“上学期,跳绳对我儿子来说是小菜一碟,一次跳300下没有问题。”可是,停了近三个月,她发现儿子的体能直线下降,跳100下就大喘气,不肯再跳。让她担心的是,体能下降是否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素质。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业务管理科主任、深圳市校园营养健康管理专家组组长熊静帆告诉记者,根据调查,不少孩子宅家这段日子确实出现一些健康问题,营养过剩、作息不规律、缺乏身体活动等是最常见的不健康行为。从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健康的体魄是根本,这些都离不开合理营养、适量运动和愉悦心情。其中,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运动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长期规律的运动能够促进孩子体格发育,增强新陈代谢,促进心肺功能,也有益于孩子智力发育。同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运动是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的一剂良药。

熊静帆说,WHO建议5-17岁儿童青少年运动,每天至少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体育运动,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协调灵敏训练等,必要时可针对预防近视、肥胖、驼背、脊柱侧弯等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懒得动或一动就挂彩,症结在哪?

可谈到运动,家长和孩子有苦水要倒。

“孩子运动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家有小学生的杨小姐鼓励儿子运动。可小孩今天跑一跑,明天就吵着要休息,今天打羽毛球,第二天就不肯继续。只要家长不督促,儿子肯定宅家里一动不动。“总之,任何一项运动都无法让他保持兴趣。”

有的孩子一动就挂彩。最近,小学生腾腾(化名)的体重又直线上升,在妈妈的催促下,他也动起来了。可这一动让妈妈霍小姐很头疼。因为在家无法伸展,她让腾腾到户外动一动。腾腾兴匆匆地拿着滑板出去,因没有领会运动要点,也缺乏安全意识,结果一把摔在地上,脸受伤了,门牙还磕坏了。

孩子也有话说。二年级小学生东东(化名)吐槽,他很喜欢踢足球,但一个人踢不起来,他曾让爸爸陪他踢球,可爸爸兴趣不大,玩的时候心不在焉,让他也很没运动的兴致。

记者深入采访了解到,孩子懒得动或是“不会动”有原因,根据调查,儿童青少年不爱运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55.8%,不少孩子宁愿在家一动不动,都不愿意站起身运动一会儿,久而久之,越不动越怕累,体质越差越不肯动。其次,有36.9%受访者没有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认为没有必要的青少年占24.6%。福田区天健小学体育老师向超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比如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主动带孩子亲密拥抱大自然,营造良好的家庭运动氛围。

“动起来,少年”课堂来了

为了让孩子和家长能动起来且动得安全,4月17日晚7时30分,深圳市学生营养健康科普堂第二期主题锁定“动起来,少年”,邀请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业务科主任、主任医师熊静帆、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保健系教授胡晓燕、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朱翠凤、深圳市福田区天健小学体育老师向超,为学生和家长献上一堂理论+实战的运动科普课堂。

本次线上课堂还邀你进入V队长健身房,健身教练将在现场示范单人或者亲子运动技能,单人运动项目包括卷腹,亲子运动项目包括抓老鼠、卷腹传球、击掌俯卧撑等。据介绍,此次的运动项目都是为青少年“私人定制”,增强趣味性和持续性,同时照顾到孩子的体能特点。

朱翠凤会从营养角度给出建议,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营养指导也是有考究的,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同时搭配相应的营养保健方法,比如:运动后需要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少量多次地补充水分等。

科普堂邀请你记录快乐运动

记者了解到,此次科普堂还邀请学生拿起画笔手绘一幅亲子运动主题的手抄报、海报或小漫画,或是对着镜头展示一样或多样你与家人共同完成的运动技能。活动将从4月17日至2020年4月30日17:00前向各区征集作品,作品分为绘画类、视频类两个类别。

征集优秀作品要求:1.绘画类:亲子运动主题手抄报、海报或小漫画,纸张为A3页面,拍照或扫描上传;2.视频类:由孩子或与家长一起录制的运动小视频,每条视频时长不超过40秒。

上述两种类别的作品,各区每个类别至少上报5个作品,文件命名格式为:“作品类别+学校全称+学生姓名”。

优秀作品于2020年4月30日(周四)17:00前提交至“深圳慢病防治”微信公众号平台,记得留下你的电话联系方式喔。入选作品将会在公众号平台展示,用于落地宣传活动,作者将获得证书及纪念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周速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