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深圳市举行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欢送仪式,第一批 78 名支援市三医院的医护人员将返回原岗位,继续抗击疫情。与此同时,未来深圳也将根据疫情情况,统筹调派全市医疗资源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致信感谢医务人员的艰苦付出,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出席仪式。
▲深圳市举行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欢送仪式
深圳派出 130 名医护支援三院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以"四个集中"为原则,第一时间组建专家组,并选派医务人员,前往支援深圳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1 月 16 日,深圳成立市级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建立会诊值守制度,指导全市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集中救治工作。1 月 25 日,深圳组建市级新冠肺炎重症专家组,进驻市三医院全力做好重型危重型病例集中救治工作。2 月 24 日,深圳又组建重症医学、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市级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专家组。
在 130 名医护人员中,医生 58 名,包括重症医学专业 28 名,中医专业 20 名,呼吸内科专业 4 名,精神卫生专业 2 名,营养学专业 2 名,感染性疾病科 1 名,新生儿专业 1 名。此外,还选派护士 51 名,包括重症护理 49 名,感染科护理 1 名,新生儿护理 1 名,另有医学检验专业专家 11 名,院感专家 8 名,药学专家 2 名。
作为深圳抗击新冠肺炎重症医学专家组组长,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ICU 主任冯永文今年 64 岁了,但他在第一时间,冲上了战疫第一线。
"大年三十晚上,我接到电话,说要立即组织一批 ICU 专家,赶赴市三院救治重症患者。当时我给不少同行打电话,大年初一到初四,23 名医生陆续到位,当中包括 15 名专家、8 名高年资主治医生,全部来自深圳各大医院 ICU。"冯永文说,专家组从大年初一紧急进驻市三医院,饿了简单吃个便当,晚上去医院旁的宾馆休息一下。
除了救治患者,进驻医院后,改造病房也是冯永文的任务。
▲深圳市举行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欢送仪式
把普通病房改造成 ICU、在病房里装摄像头监控病人 …… 冯永文用了约 2 周时间,临时当了一次"室内设计师",将眼前的问题一一搞定。
"特别是 ECMO,通过深圳卫健委的协调,我们最终向市人民医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南方医深圳医院和南山区人民医院借到了 4 台,因为机器的品牌不同,有些医院甚至把唯一一套耗材借给了我们,这让我非常感动。"冯永文说。
▲惜别
"一人一组一策"拯救危重病人
挽救危重、重症病人的生命是战"疫"中的硬骨头,为此,专家组分成若干治疗小组,通过 "一人一组一策",全力救治。
"危重病人的情况随时可能变化,需要医生密切管理,晚上也需有人盯班,不少医生都每天守到凌晨。"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傅应云说。2 月 22 日,她接替轮休的冯永文,出任深圳市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救治专家组组长。
危重病人的救治难,就难在能用的方法太有限,就像一个玻璃人,稍微用力就会"碎",救治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对每个病人,都要制定专属的医疗方案。
" 5 号的晚上,就有一个危重病人,当时出现血氧差,二氧化碳排不出的情况。"傅应云说,病人体内的二氧化碳有 100 毫米汞柱,是正常人的两倍多。二氧化碳排不出来,就只能往血液里跑,跑进血液的二氧化碳,就成了高碳酸血症,对患者来说,非常危险。
"正常人的 pH 在 7.35 到 7.45 间,但他的 pH 有 7.1,非常危险的呼吸性酸中毒。"傅应云回忆道。
为了让患者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机的参数就要很精准。傅应云坦言,此刻患者的肺泡很脆弱,如果把肺泡比作一个气球,正常人的"气球"是橡胶做的,能伸能缩,但危重病人的却是"纸气球",收缩性差,多吹一点点气就爆。
"所以在排二氧化碳的时候就要求很精确,送气多 5mL 就有生命危险,但少 5mL 又影响排出。"傅应云说。
这种精准救治,傅应云和团队每天都要面对,有时候,她甚至要把自己当成小白鼠。为了解决吸痰问题,亲自戴上仪器来调参数。有些病人的肺里的黏液很难排出来,她就使用湿化设备,把干了的黏液融化,再用机器吸出来。
▲惜别
未来将视疫情情况统筹调派
支援三院第一批医护人员将返回原岗位,仅仅是本次战疫的一次休整,在抗击疫情方面,深圳仍将绷紧神经。
据介绍,目前深圳在院治疗患者数持续减少,截至 3 月 30 日 18 时累计确诊 450 例,在院患者数在 2 月 8 日达到高峰 325 例后逐步减少到现在的 31 例。此外,深圳在院重型危重型患者数实现双"清零",重型危重型患者数在 2 月 9 日达到高峰 48 例后逐步在 3 月 23 日降为 0 例。与此同时,本地疫情传播基本控制,每日新增境外确诊病例数未见大幅增加。从 2 月 22 日起至今,深圳共新增确诊 33 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深圳已经连续两个潜伏期即 28 天没有本地新增病例,目前境外输入每日确诊病例保持在个位数。
▲惜别
另一方面,目前全市各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基本全面恢复。通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正常诊疗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正在逐步恢复以满足市民群众基本就医需求。选派支援市三医院的医护人员均为各医院相关专业骨干,也需返回原单位参与日常诊疗工作,在原先岗位上,继续战疫。
对于未来深圳抗击疫情的部署,市卫健委也表示,后续将积极跟踪了解境外疫情发展态势,及时根据在院治疗患者数分析我市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特点,统筹调派全市医疗资源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