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7%的受访者认为压岁钱传承着中国春节的传统民俗,但57.9%的受访者坦言压岁钱给自己带来的负担重,56.1%的受访者认为人情往来要重视心意,应该让压岁钱回归原本含义。(1月26日的《北京青年报》)
给孩子压岁钱,虽是我国传统习俗,寓意“压住邪祟”,祝孩子平平安安。而今这种习俗变了味,长辈们拼面子给压岁钱,孩子们也攀比拿压岁钱。不仅滋生了孩子们大手大脚花钱的恶习,助长了孩子们的虚荣心;而且使压岁钱成为老百姓的春节负担,甚至成为老百姓行贿、官员受贿的工具,助长了腐败歪风。
压岁钱滋生的这些负面影响,偏离了“压住邪祟”的初衷。最早出现在汉代的压岁钱叫厌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的流通货币,而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门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物。这说明给孩子厌胜钱并非一定要给钱,可以给像钱一样能够给孩子带来好处的象征物品。因而,在春节期间,长辈们给孩子压岁时,不妨转变观念,破除陈规,少给压岁钱这样的“物质压岁”,多给孩子“精神压岁”,如送“压岁言”、“压岁书”等。
当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长辈的教诲与鼓励,但教诲与鼓励孩子应该讲究方法。赠言、书是精神,钱是物质,过年送孩子“压岁言”、“压岁书”进行压岁,显然比压岁钱要胜一筹。既能提高压岁品位,也能让孩子获得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无数事例证明了这一点。如出生在英国贫苦家庭的亨利.布拉格,圣诞节得到的礼物是父亲的一双旧鞋和一封信:“孩子,真抱歉,家中的经济不允许我为你买一双新鞋……如果你一旦真有了成就,我将引以为荣,因为我的儿子是穿着我的破旧皮鞋奋斗成功的。”在父亲赠言的鼓励下,亨利?布拉格奋发图强,刻苦钻研,摘取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压岁言”或“压岁书”与压岁钱相比,好像只有一字差,其中隐含的意义却截然不同。“压岁言”、“压岁书”中的“言或书”是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价值无限,意义深远;特别是一本蕴意深远的书,会让孩子人生受益。而压岁钱中的“钱”是物质,价值有限,用完了就没有了,没有什么深意。相对于“钱”来说,“言或书”更能对孩子起引导与激励作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勤奋好学、讲文明礼貌的优良品格,还有利于锻炼孩子自立自强的意志,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孩子终生受益。毕竟,荀子曰:“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物质馈赠有价,其策勉作用是有限的;而精神馈赠无价,其影响却是长久的。与其给孩子“压岁钱”,不如送孩子“压岁言”。毕竟,这也是告别陈规陋习,提倡移风易俗,切合了教育的主流价值观。
来源 东方网
编辑 信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