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龙华新区书香小学语文老师刘海燕执导的微电影《多多的烦恼》获得了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大赛金奖,该大赛被誉为中国“校园奥斯卡”。
事实上,这是继她两年前执导的《我不能出圈》摘金后又一次获奖。
刘海燕
灵感源于孩子们的日记
微电影《多多的烦恼》聚焦社会热点“二胎”问题,反映了“一胎孩子”强烈“呼唤关爱”的真实心声,在“营造健康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灵成长”方面给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大赛的专家评委们及观众带来了许多思考。
“这部微电影的灵感源于孩子们的日记。”刘海燕说,二胎政策放开以后,不少班上的孩子都有了弟弟或妹妹,她从孩子的文字中观察到他们的心理变化,比如“妈妈总是护着弟弟,什么都是我的错”、家里自从有了妹妹以后,爸爸妈妈都忽略了我”。“看到这些文字,我的心里有很大的触动,所以决定把它记录下来,拍成微电影。”
刘海燕和孩子们在一起
从构思立意,到剧本的完成和反复修改、选演员、选场地,到最后的拍摄和后期,学生、老师和家长都共同参与其中。“饰演主角多多是我班上的一个小女孩,个子瘦小,但她的表演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片子最后,她对父母声嘶力竭的呼唤让现场拍摄的老师和家长们无不为之动容、落泪。”刘海燕说。
在拍摄现场,平日在讲台上教书的刘海燕变身电影导演,对每个拍摄细节精益求精,很多镜头拍了十多遍。
饰演多多的学生林凡表演很有感染力
心中有个电影梦
在得知自己女儿的作品获奖后,刘海燕的爸爸皱着眉头说:“女儿,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好好教学,导啥微电影?“父亲的“质疑”也是刘海燕身边很多人的疑问。
面对这种疑问,刘海燕心中有清晰的答案。“老师高谈阔论一百遍,不如给孩子们看十分钟微电影。德育就是在交往和活动中实现品德的社会个体化,孩子为什么喜欢看动画片?因为直观,孩子能在‘玩中学,玩中悟’,所以,微电影让孩子们欢愉,也让他们受益匪浅。“
写剧本、拍摄、后期制作……微电影的创作过程刘海燕乐在其中。事实上,刘海燕从小心中就有个电影梦。“上学那会就很想上电影学院,但后来还是遵循了父母的意愿,读了师范,很庆幸现在我有这个能力和机会,去实现自己儿时的电影梦。我班的孩子们天天期盼着我的下一部作品,个个都想做主角。“刘海燕说。
呼吁家长多陪伴孩子
谈到今后的计划,刘海燕表示,希望可以把微电影按不同的主题做成一个系列,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素材,比如诚信、尊师、感恩、孝敬等。“我会在寒假进行下一步微电影的剧本创作,主要围绕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刘海燕说。
“如果说主题为诚信的《我不能出圈》是给孩子看的话,那么《多多的烦恼》就是给家长看的。”刘海燕说,她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希望通过创作微电影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我的儿子今年5岁,但最近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反而很少陪伴自己的宝宝,心里十分内疚,所以拍这类的微电影既是自省,也是对社会的呼吁,希望父母不要因为工作放弃陪伴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的成长真的只有一次。”刘海燕说。
见习编辑 耿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