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最受国内外关注的无疑是4人180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集成试验——“绿航星际”试验成功,4名志愿者于本月14日平安出舱。在这场由中国主导、多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大型试验中,出现了深圳众多本土企业的身影,有些直接参与了“绿航星际”试验,有些以合作形式为试验提供多种科技产品,无一例外的是,这些企业都以自身科技优势以积极姿态拥抱了航空航天未来优势产业。
农科集团将种子种上“太空”
在密闭舱工作与生活的4名志愿者中,其中湖南永州小伙罗杰是深圳农科集团的员工,专业是植物管理,他在“绿航星际”试验中担负植物培养重任。他进舱前携带了公司两项高科技农业科研项目——太空螺旋藻和铁皮石斛。
进舱后,学习植物管理专业的罗杰开始多种种植试验,在生物舱内种上了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生菜、苋菜等蔬菜作物,草莓和樱桃番茄等水果植物以及铁皮石斛、辣木等功能植物。
罗杰在密闭舱内当起“太空农夫”,这些作物不仅为罗杰提供了大量生长数据,还基本实现了4人在半年内的食物的自给自足。这些作物同时消耗舱内人员产生的全部二氧化碳和大部分废水。
航天员中心副总设计师、“绿航星际”试验总负责人李莹辉表示,舱内5类25个品种植物都实现茁壮生长,植物的顺利生长将对人类长期驻留太空舱起到关键作用,为未来探索地外星体人员提供食物保障。
为志愿者衣服装上“金钟罩”
4名志愿者在密闭舱长期生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细菌的的侵扰,深圳一家名为艾香的科技公司进行攻关,在“绿航星际”试验中为志愿者提供了拥有生态抗菌技术的试验用衣物。
据艾香科技公司研发人员介绍, 细菌要附着衣物大量繁殖最终在人体上形成交叉感染,而生态抗菌技术衣物实际上是在服装面料上细细密密织了一层“金钟罩”,”“金钟罩”使细菌无法在衣物附着,造成细菌没有生存场所,这样不仅解决了抗菌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衣服因细菌繁殖变异产生的各种异味,所以这种衣服可以穿更长的时间,洗涤次数可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记者当日在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展示中心看到多款艾香公司开发的衣物,该公司负责人张志英表示,目前,艾香科技公司已与该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太科艾香新型纺织材料研发中心”致力于生态抗菌技术的研发。
“植物冰箱”将家庭变成生态区
“植物冰箱”顾名思义就是植物可以在冰箱中自由生长,运用这项技术的是深圳长昇公司,3年前,长昇公司与中国航天员中心签约将该技术推向市场。
记者见到的“植物冰箱”分成四层,每层都密密种植生菜、波菜、上海青等不同品种的蔬菜,个个长势喜人,看来家庭成员想吃什么菜在冰箱种就可以了。
该公司负责人车晓妍表示,“植物冰箱”模拟一个适合植被生长的环境,实现室内种植。由于是密闭生长,虫害根本进不了冰箱,由此种出的菜无农药、无污染,口感自然更趋天然。
现场研发人员告诉记者,“植物冰箱”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改变家庭生态环境,每台“植物冰箱”都设计有高密度的小分子隔纱网,设备内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可以通过隔纱网释放到室内,有效增加氧含量,改善家庭空气质量。
空气制水为探索火星提供生命源
中科院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表示:“人类未来要星际旅行、移民外星球,首要任务是解决食物自给、氧气和循环水等问题。”
此次“绿航星际”试验的180天里, 4名参试志愿者生存所需的大部分水、食物,以及全部氧气都依靠舱内系统实现自给自足,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叫福能达的深圳公司。
据福能达负责人赵启东透露,公司为本次实验提供空气制水技术支持,实验使用了先进的空气制水技术,气制水不仅无需水源,直接用空气制水,通过层层空气过滤和水净化,保证水质达到航天员饮用标准。
据了解,早在“绿航星际”试验之前,福能达通过智能水科技已多次参与了国家级的航天工程。去年,福能达推出全球第一台商用空气制水机。
得益于深圳航天产业政策
对于深企积极参与国际性的空天试验,深圳航空航天专家分析指出:这得益于深圳的航天产业政策。
目前,深圳已发展成国内航空航天重镇,出现了中科遥感(深圳)卫星应用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航天科研机构。
此外,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航天产业在深圳的发展情况,当前深圳正加快推动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发展,正着力打造国际科技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目前,龙岗等地已将航空航天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并通过5年时间将该产业培育成该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