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国际化提速 摩根大通将中国债券纳入旗舰指数

读特记者 陈燕青
2020-02-28 13:22
摘要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多个国际指数,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积极进入中国债市

继去年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中国债券国际化再下一城。摩根大通公告称,自2月28日起,以人民币计价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将被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纳入将在10个月内分步完成。机构预计,此举或带来逾2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此次调整标志着有9只符合资格的高流动性中国政府债券即日起被纳入上述指数,其中包括6只已发行的债券以及3只定于2019年10月至12月期间发行的新债。

去年9月4日,摩根大通宣布,从2020年2月28日起,将分10个月,将若干流动性好的中国国债纳入多只基准债券指数。

其实,早在去年4月,中国债券就首次被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以人民币计价的356只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在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总市值占比达到6.06%,并将以每月递增5%的比例在20个月内分步完成。

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多个国际指数,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积极进入中国债市。中央结算公司日前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境外机构托管债券规模达18858.85亿元,同比增长25.04%,较上年末增加89.12亿元,增幅为0.47%。至此,境外机构已连续1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继续刷新历史纪录。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日前数据也显示,去年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中国债券3.2万亿元,卖出债券2.1万亿元,净买入1.1万亿元。

对此,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称,“从长期来看,外资流入的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预计外资还会不断加大对A股以及中国债券的配置比例,实现从严重低配到基本标配的过程。”

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目前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占比仅超2%,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说明我国债市对外开放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外资将持续流入中国债市。”

中金公司日前研究显示,中国债券是全球估值洼地,境外机构看好中国债券的配置价值,一旦时机合适,境外机构就会持续增持。该机构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债券投资人士认为,2020年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债券的力度会明显上升,规模可能达到7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

近期海外疫情有所扩散,广发证券认为,其影响国内债市的渠道有以下三点:第一,日韩病例向中国输入,可能通过国内疫情走势影响市场风险偏好。第二,受制于疫情升温,美国、日本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海外债市收益率下行,可能为国内债市带来更多外资流入。第三,疫情升温可能对全球经济基本面产生拖累,对日韩产业链的担忧近期有所发酵。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对中国外需产生拖累,从而通过国内经济基本面,进而形成货币宽松预期,影响国内债市。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陈燕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