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居民花销下降6.6%

读特记者 刘羚
2020-02-22 21:13
摘要

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居家隔离主要活动是什么?疫情给实体商业带来哪些影响?疫情后市民消费信心如何?

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居家隔离主要活动是什么?疫情给实体商业带来哪些影响?疫情后市民消费信心如何?后疫情时代实体商业如何恢复?实体商业未来商机在哪里?……2月14至16日,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与深圳市万人调查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公众的影响”大型公益调查,收集来自全国一二三线城市的 2841 个样本,形成并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对公众的影响”大型公益调查系列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87.0%的市民表示疫情期间主要支出为购买日常必需品(米油菜肉等)。疫情期间日常必需品开销总体保持疫情前的消费态势,居民花销下降6.6%。有57.8%的市民表示主要支出为购买口罩、酒精和消毒水,防疫用品的支出平均提升了56.8%。

读特记者从《报告》了解到,79.2%的市民表示疫情对现有生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数据显示,近六成市民表示疫情期间外出餐饮支出下降超过80%。整体来看,一二三线城市的市民在餐饮(含外卖)花销的降幅较为一致,平均下降比例均在55%-58%之间。

服饰和化妆品方面,很多品牌关闭了中国内地部分门店以减少成本,并逐步将重心转至线上。数据显示,由于服饰和化妆品仍可从线上渠道购买,31%的市民表示支出整体维持不变,但是由于快递停运、物流周期过长等原因,整体购物体验并不好,55%的市民表示支出有所下降,其中下降超过80%的占比达到18%。

通过调查发现,线上电商在不同年龄层消费者中的影响已经显现,全民“下单”热。线上电商(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美团等)的消费热度:一线远远好于二三线城市。一线城市选择线上电商消费的比例为41%,二线城市为30%,三线城市为21%。值得一提的是,社区/业主微信群团购业务在三线城市的表现(16.3%)远好于一二线城市(8.6%),说明社群经济已在三线城市不断下沉,未来仍有发展机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三线城市的邻里邻外关系好于一二线城市,做好社群营销,在三线城市尤为重要。从不同年龄客群来看,36-55岁客群可以作为重点覆盖对象。

《报告》显示,综合来看,疫情结束后预计1个月内会前往商场的比例达到49.0%,其中立刻前往的占比为6.0%,观望半个月的比例为21.0%。其中,25岁以下客群最为乐观,希望立刻就去买买买的比例达11%。超过五成的市民表示,疫情结束后最想去商场消费的业态是餐饮。海底捞、重庆火锅、粤式点心……无不吸引着消费者在疫情后前往商场,尤其是25岁年轻客群,选择就餐的比例达到69.3%。同时,有小孩家庭将带着孩子一同去商场购物,进行儿童消费。

分析发现,35岁以下客群表示“生命可贵、该买就买”占比明显高于35岁以上客群。尤其是25岁以下客群,半数表示疫情后一个月内即可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渴望社交聚会的比例达到36.9%,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客群(12.1%),因此,该部分客群有望成为疫情恢复的超级消费者,带动其他客群,走出家门,迎接春暖花开。他们不会为了购物特意去商场,相反,更多是出于消遣、休闲、社交等需求。

《报告》建议,实体商业应为疫情后商业经济复苏做好准备,其中包括,积极建设社群营销,专注线上引流,服务社区家庭消费;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为消费者创建健康安全的购物环境;品牌升级调整,健康/健身类业态值得重点关注。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刘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