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机在精准操控下划出优雅弧线,当机器狗灵巧翻越障碍引来阵阵惊叹,科学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发亮的眼眸中悄然生根……9月12日,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每周半天计划”实践课程走进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科研探秘之旅。
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的无人机展台,同学们通过专业讲解和亲自操作,在真实的飞行中理解空气动力学与传感技术。无人机平稳起飞、灵活转向,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与自豪。被问及参加此次活动和平时上课的不同,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六(一)班的桂雨瞳表示,在学校学习更多的时候是老师教授知识,在这里体验互动更像是游戏,“我们需要自己动手实践,在探索中找寻答案。”
VR体验区同样吸引了大批同学的驻足。大家戴上设备,瞬间“穿越”到月球表面,沉浸式感受太空奇景。有的同学小心翼翼地伸手,试图触摸虚拟环境中的陨石,完全沉浸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活动现场,同学们还与智能机器人、仿生机器狗进行了交流互动,体验了激光雕刻的创作乐趣。机器人灵活的动作和机器狗逼真又可爱的反应,引来阵阵欢笑;激光雕刻区内,同学们认真设计图案,专注地看着自己的创意被精准雕刻成实物,成就感油然而生。从小便是科技迷的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六(一)班姚一阳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增加一些关于“人工智能体验”的主题活动,“比如让我们亲手训练一个AI模型识别图像,或者编程控制机械臂。”
谈及学校组织每周半日外出活动的初衷,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生处主任龚红芳表示,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积极响应深圳市教育局秉持的“以万物为教材、把世界作课堂”的教育理念,希望通过空间重构、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打破“教室是唯一学习场所”的传统观念,构建“校内外一体、多元协同”的育人新格局。
她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成长发展绝不能局限于课本和分数,他们的成长需要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实践。“我们要让孩子在触摸社会、感受自然、体验文化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她说,每周半日的“走出去”,是为学生打开的一扇窗,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中触摸真实的社会,感受自然的脉搏,体验文化的多样性,找到自己的热爱。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教育要让孩子见世界,见时代,见未来。
“每周半天计划”倡导把世界当成教材,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体验、去实践,变换的不止是“教学场景”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记者了解到,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作为市教育局“每周半天计划”首批试点学校,学校制定了以“日阅行.健全人”为主题的半天计划课程体系,现已进行近30批次,50多个不同地点的校外实践课程,社会反响热烈。
此外,为助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在团市委的指导下,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响应“每周半天计划”,依托青年广场阵地资源优势,中心深度创新宫校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将校外资源与校内教育深度融合,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让知识从书本延伸到现实世界。2025年5月,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与深圳实验教育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正式挂牌成为深圳实验教育集团校外实践基地,为系统化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王雯 三审 余晓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