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高交会展区分布图,1号馆之中的韩国馆占据了近1/5的面积,很是醒目。而现场,韩国馆也是人头攒动,各种体验项目前排起了长队,颇受市民欢迎。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高交会,这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的‘钥匙’和最佳平台。”11月19日,韩国团代表、中韩尖端科技产业交流协会会长金仁寿博士见到记者说,他2005年第一次参展高交会,10多来年,韩国展团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领域也日益多元化。今年的参展商多达153家,创历史新高。
与高交会共成长
与高交会共成长,是金仁寿最大的体会与感受。
“2005年只有10家韩企参展。现在随着参展商的暴增,我们学会了如何提高效率。”金仁寿说,刚开始经验不足,来了只是参展、交换名片,回国后对接交流3个月,效果还不一定好。2009年开始,他们学会了提前做足功课,最大化利用高交会平台——在参展商中,根据产品信息锁定有潜在合作可能的企业,提前联系,准备样品,然后在展会期间抓紧对接、签合同,效率倍增,至少省去了3个月到2年的磨合期。
今年,韩国展团事先联系了230多家中方企业,展会期间安排了3场一对一洽谈会,现场配备韩语翻译,并预备了美食,尽量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
“高大上”与“接地气”项目相结合
自开幕起,韩国馆就一直很热闹,各领域的产品应有尽有,既有雷达传感器模块、恶臭检测仪、超声波换能器等“高大上”产品,也有VR航空视图、汗蒸箱、音乐创作APP、美甲器、灭蚊器等“接地气”产品。由于互动性强,体验式参与,吸引了不少观众。
“参展项目越来越多元化,刚开始我们只有IT软件。”金仁寿说,高交会展示各个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为韩国展团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今韩国展团也逐渐由展示技术到展示成品。今年的亮点就是“科技+文创”,全面展示韩国信息技术在服务、教育、农业、环保、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应用。
明年韩国参展的创新企业至少翻倍
“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高交会,但是发现深圳是块宝地,以后每年都会来。”韩国创业振兴院科长崔鈗丞说,今年层层筛选了21家小微企业来参展,明年至少会翻倍。
韩国创业振兴院是韩国创业支援体系的推动机构之一。崔鈗丞表示,韩国整体市场比较小,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创业振兴院曾委托专业机构对20多个中国主要城市进行调研,深圳排名第一。如今来参展高交会之后,才发现深圳果真是块宝地,不仅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还有高交会这样的平台,“明年我们计划投资600亿韩元帮助更多小微创业企业来参展高交会。”
编辑 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