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46岁妈妈患上白血病,16岁儿子捐髓救命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吴顺杰 周恬辰
2019-11-12 10:33

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的血液内科病房出现了暖心的一幕,46岁妈妈患上致命白血病16岁儿子捐献骨髓救命。近日,经过治疗,聂女士的高危急性白血病终于得到了根治,康复出院了。

家住深圳的聂女士今年46岁,去年年底她的四肢、腹部皮下出现多个包块,且逐渐增多,她还心悸,活动后气紧的症状。聂女士在中山七院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类型的白血病容易侵犯到皮肤组织,出现这种特有的皮下结节。雪上加霜的是,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检查结果,聂女士做常规化疗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容易复发,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根治。

果不其然,在采用了经典的诱导缓解方案进行治疗后,聂女士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很可能再次复发。中山七院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林东军教授、血液内科许晓军主任带领诊疗团队对聂女士的情况进行了仔细评估,决定采取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方案,缓解了患者病情,为下一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奠定基础。传统骨髓移植需要供受者HLA抗原完全匹配,这在普通人群中的相合率为十万分之一。而半相合骨髓移植只要求供受者HLA一半相同即可,在血缘两代之间100%符合这个要求。聂女士16岁的儿子进行了骨髓捐献,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骨髓为母亲带来新生。

聂女士在中山七院顺利完成了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体内的造血功能很快恢复正常。完成移植一个月后,聂女士患上一种致死率超过80%的严重并发症,中山七院采用特异性细胞治疗,为聂女士成功解除病毒威胁。随后,聂女士出现了异常腹泻,血液内科诊疗团队及时给予聂女士抗肠道排异治疗,聂女士的腹泻得到有效控制,肠鸣、恶心等不适症状也随之消退。聂女士说,这10个月以来,她经历了化疗和移植层流病房预处理时期的艰辛,她为现在摆脱了无休无止的定期化疗,只需进行排异治疗而高兴。“感谢中山七院血液内科医护人员,是他们让我有了第二次生命”。

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降低移植疗效、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并发症。因此,对于聂女士这种高危的白血病患者,移植医生需要谨慎保持抗排异和防复发的微妙平衡。这不仅考验着移植医生的治疗智慧,也是移植医生治疗境界和治疗艺术的体现。

移植前,聂女士伴有FLT3-ITD突变和RUNX1突变基因,属于预后不良的危险分组。前期治疗中,常规化疗并没能使她病情完全缓解,化疗联合靶向药物才使她病情完全缓解。因此,移植后靶向药物的维持治疗也是预防她疾病复发的关键手段。据介绍,聂女士还需要口服靶向药物维持治疗1年。聂女士现已服药2月,移植后持续微小残留病监测均呈阴性,病情稳定。

主诊医生吴顺杰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把绝症患者变为慢性病患者,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白血病复发是永久的课题。“保持(免疫)平衡,防胜于治”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从业人员提高移植技术、追求极致的要求和境界,也是血液内科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遵从的工作方针。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吴顺杰 周恬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