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流,河流较长、影响范围广,点多面广。目前,茅洲河流域内水体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按照省里有关进度要求,茅洲河要在2017年底前基本达到Ⅴ类水质。目前,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整治项目46个子项目中有32个已进场,进场施工人员3894人、设施1180套(台),已完成项目工程量8%,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界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深圳部分)已开工河段治理 5.0公里,完成项目工程量的25%。目前,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部分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其余涝点整治、后期景观提升等项目,将按工程进度逐步开工。
“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
“正常审批流程和施工工期无法满足要求。”宝安区环保水务局相关负责人25日向笔者说,按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每个项目都受制于此审批环节,项目从立项开始,至少需经4个阶段、25个工作环节,方能开工建设。项目前期进度往往掣肘于繁琐的审批流程,前期工作正常周期为2年8个月,如果项目存在技术方案调整、与规划冲突等问题,前期工作周期将长达3-4年时间。
针对茅洲河整治工程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多、审批链条长等问题,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宝安区打破常规,采取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EPC)建设模式,将46个子项目整体打包招标,在茅洲河流域112平方公里范围内实施“大兵团作战、全流域治理”。
不过,目前仍有多种因素在影响项目实施进度。
首先是法定图则调整难。现状河流与法定图则、河道蓝线规划冲突,导致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因为按照相关规定,法定图则调整至少需时4个月能完成所有程序。
另一个拦路虎是管线迁改难。茅洲河界河沿岸是重要的管线走廊,征地拆迁和管线迁改体量大、难度大、周期长。经初步统计,工程迁移涉及10多家管线业主单位,征地面积达231亩,难度极大。更为困难的是,需迁改的高压电网和排污干管目前找不到可以迁移的线位和管位。
此外,整个治理工程还面临着,开挖支护难、淤泥弃土难、污泥处理难、底泥处理难等棘手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亟需创新工作方法。
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强势推进综合整治
征地拆迁问题成为茅洲河治理推进的首要“拦路虎”。河流综合整治等水环境项目施工路线长,拆迁面积大,涉及人群广,而现行赔偿标准较低,与群众过高的期望值不符,导致沟通协调难度大,拆迁谈判进展缓慢,严重影响工程进度。
宝安区主要领导多次率队现场调研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征地拆迁情况,并召开工作部署会,要求限期完成水务工程范围内临建拆迁任务,坚决打好茅洲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业面土地整备攻坚战,努力向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目前,该区各项土地整备工作进展顺利,已向施工单位移交施工所需大部分工作业面。据介绍,所有清拆完成的茅洲河红线范围内违法搭建点,均第一时间移交中国电建进行围挡,防止回潮。
宝安区还积极创新征地拆迁工作,对红线内的各类违法建筑,按照集体、个人、法人等不同主体,采取主动拆除、强制拆迁、依法拆除等措施加快推进。据介绍,属于临时建筑的,立即无条件全面实施“三停”(停水、停电、停工),并予以强拆。对永久建筑,一边理清法律关系、一边评估、一边谈判,穷尽政策、用足法律手段,强力推进。
此外,宝安区还通过优化图纸等方式来破解工程推进中遇到的征拆、管线迁改等难题。以新桥河综合整治工程为例,该工程段河道左右岸有大量居民住宅、新桥农贸市场及工厂,且楼房(厂房)紧邻河堤,施工红线范围内有多根高压电缆及通信管道紧邻河道,管线改迁工程量大。宝安区相关部门多次与当地社区居民沟通,听取居民诉求,最终优化原设计方案,调整征地拆迁段的结构,最终克服征地拆迁、管线改迁等施工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推动了项目的正常实施。
及时解决项目难题,急事要事即来即办
在宝安区,为打好、打赢茅洲河整治攻坚战,区委书记、区长与中电建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常务副区长每两周召开一次治水提质指挥部联席会议,区治水办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难题,对急事要事实行即来即办。
为加快项目建设,推动46个子工程加快进场,该区通过完善机制、加强协调、规范管理、高效服务,狠抓前期设计和施工保障工作,督促总承包单位加快项目前期和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进入全面施工。
在优化技术设计方面,宝安区会同中电建对茅洲河水质目标可达性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优化EPC项目包内子项工程,按照“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厂网共举、截污与分流同步推进、治污和补水一并实施”的原则,提出确保水质达标的新增措施。加快管材招标采购上,宝安区督促中电建严格按照符合“两个基本条件”、多管型、多厂家的要求进行管材比选确定,加快管材采购招标工作。
【茅洲河整治相关项目】
1、底泥处理厂项目
茅洲河流域(宝安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清淤及底泥处置工程底泥处理厂,承担着流域内的底泥处置任务,每天处理量为水下方量15000立方米。施工单位克服了场地清理进展缓慢、施工干扰不断等不利因素和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差、情况复杂、施工期间降雨多、高温等一系列困难。
底泥处理厂。
目前,底泥处理厂已经由一块到处长满杂草、堆满垃圾的沼泽泥泞地,变成了规范、整齐、漂亮的“花园式”厂区,是深圳市第一家专业河道污染底泥处理厂,将承担后续茅洲河干支流底泥的处置任务。
2、第七标段工程(管线迁改工程)
茅洲河界河沿岸是重要的管线走廊,征地拆迁和管线迁改体量大、难度大、周期长。涉及的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参差交错,涉及10多家管线业主单位,征地面积达231亩。
华美路钢板桩施工。
宝安区通过全面的现场复勘,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勘测技术与办法,邀请电力、燃气、通信、水务等管线产权单位现场踏勘,仔细查阅档案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完成了基础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打破原有管线迁改工作流程“可操作性不强,耗时效差”的僵局,对原有流程进行充分讨论研究和优化调整,力促管线迁改工作的进展。
此项工作在第七标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9月成功进行了设计方案评审,为主体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了先决条件,也为其他标段解决此类问题探索出了成功的经验。
3、松岗街道沙浦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
创业四路发现钢板桩变形,组织抛石挤淤。
松岗街道沙浦片区雨污分流工程完工后,片区可实现雨污分流,改善流域水质,并提高工程使用年限和抗震级别。早前,在试验路段沟槽开挖过程中,部分路段地下水丰富,基坑渗水量很大,地下水位较高,发现基底淤泥呈流塑状态,钢板桩发生倾斜变形。通过将变形淤泥路段临时增长原设计9米钢板桩至12米等工作,截至目前未发生钢板桩倾斜变形情况。
该试验路段的成功,已具备全项目工地推广的条件,能确保快速、全面推动特殊地质情况下的开挖进度。
4、新桥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保护)
铺设钢板,保护河堤。
新桥河综合整治工程整治主要包括河道防洪达标治理、河道沿线截污完善工程、河道生态补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沿河绿化)以及河道附属设施等5方面。从4月份陆续开始进行灌注桩施工,因汛期施工无法完成筑岛施工,现状岸墙无法满足施工设备承载力要求。
为确保正常施工,宝安采取沿河道左右两侧布设钢板桩方案替代筑岛方案,确保进度同时又很好地实现了对现状岸墙的保护。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编辑 波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