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腾霄:我们为什么要出国留学

读特记者 韩文嘉 实习生 苏畅
2019-07-08 15:07
摘要

傅腾霄说,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互动方面及入学形式上更是与国外有着诸多的不同,所以对于学生来讲,感受国外的教育方式、弥补国内教育上的缺失,才是出国留学的意义所在

7月7日,深圳国际预科学院院长傅腾霄作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主讲《如何看出国留学的潮流》。在讲座中,他以美国等地留学为例,对许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的出国留学话题与观众分享他的经验与观点。

国外高校更重视通识教育与基础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出国?傅腾霄说,国内的应试教育模式致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互动方面及入学形式上更是与国外有着诸多的不同,所以对于学生来讲,感受国外的教育方式、弥补国内教育上的缺失,才是出国留学的意义所在。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有很好的通识教育。哈佛大学在通识教育上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哈佛学生可以选87门课程,这87门课有美国诗歌、中国故事、《神曲》中的宇宙、古希腊神话英雄、“什么是革命”、能源与环境、全球化与经济发展、世界战争与全球变革等等,同时还与有关的学院合作,共同来研究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进来,做学习的主导者。例如很多前沿问题,无论是科技的、政治的、经济的,都会在大学里面作为一个热门问题来研究。

而内地部分大学像北大、清华也已经开始关注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进行改革,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推出了通识教育国际化政策,让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和完善的知识结构。

在对待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知识学习的问题上,傅腾霄认为国内很多大学还停留在解决问题本身,对于今天看似无用,但未来可能有用的东西并不能做到及时的发现与研究。在这一点上,美国高校的做法值得借鉴。普林斯顿大学专门成立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请科学家来研究当前的“无用之术”。研究院一直以来坚持“没有任务,只有机会”的宗旨,让所有拥有科研想法的科学家们更好地投身于此,专心研究。

傅腾霄说,科学是人类最伟大的“无用之用”,一切都是从好奇开始的。我国十分重视科技的发展,但当前真正需要的是转变思维方式,重视基础研究,大跨步迈向现代化、工业化。

教育重在唤醒

傅腾霄介绍了自己在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办学过程中的观念与想法。他说,自己用十五年的尝试,探索从应式教育到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的过程。目前已取得不错的办学成效,不少学生已被芝加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

他介绍,该校的校训是:“融汇中西,坐言起行”。重在“行”字,落实是最重要的;“融汇中西”,西方的要有,中华文化的根也不能丢,为此学校编了中华国学精粹读本,7本200万字,通过它来教育学生再有成就也不能忘本的道理。

其次,唤醒很重要。在过去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灌输,但其实唤醒比灌输更重要。唤醒最早是被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国人非常看重。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他们本身都是优秀的,教育者要在心里形成这个观念,去为每一个学生打开他的天窗。

“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傅腾霄表示,无论你是经过了大风大浪,还是已经取得了光辉照人的成绩,都愿你能不忘初心,归来仍是少年。这不仅是留学的最高境界,更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实习生 苏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