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年味渐浓,回乡的脚步愈发急促。春节前夕,深圳市龙岗区为千余名来深建设者提供了免费的返乡车票,带着祝福送他们踏上团圆之旅。春运高峰期,记者跟随爱心大巴,见证了几位普通打工者的春节回家路。
班春艳一家提着行李朝龙岗长途汽车客运站走去。
班春艳:“挣钱很重要,陪伴家人同样重要”
1月22日,凌晨一点半,爱心大巴历经1000多公里,抵达百色市客运中心。尽管车站灯火通明,但只有寥寥几个工作人员,显得格外冷清。班春艳一家五口扯着大包小包下了车,确认过方向,朝着候车厅走去。
春艳是90后,来自百色市那坡县。那坡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边陲的崇山峻岭中,与越南接壤,距越南首都河内不过200多公里。那坡县北部为石山区,因为地质的原因,较为缺水。2010年那坡大旱,有媒体报道,村民取水几个月累死一匹马。
因地质等原因,那坡县北部山区水资源匮乏,当地政府帮助村民修建了大大小小的水柜,保障用水。
“以前必须到四五公里外的小湖挑水”,春艳告诉记者:“还是用木桶挑,都不是现在的塑料桶,我爸爸一天至少挑两次。水很紧张,不仅人要吃,家里养的猪也要吃,有时候几个星期都没办法洗澡。”
为解决用水难题,从上世纪90年代起,当地政府帮助村民建造家庭水柜和集体水柜。那坡扶贫干部告诉记者,水柜容量从五六十到二三百立方米不等,“17年新建7座家庭水柜,18年新建8座集体水柜。”下雨时,雨水汇集到水柜中,水柜下方有管道连接到家中,水龙头一拧就出水了。
辗转27个小时,一家人终于团聚。
春艳所在的果雪屯距县城约40分钟车程,九曲十八弯,高低落差大,十分惊险。她的父亲班绍全若去县城治病,只能骑三轮摩托车翻过层层叠叠的山头。记者发现,他竟用左脚踩刹车。班大伯解释说:“右腿股骨头坏死,上面的血供不到骨头里,右脚没知觉,只好把刹车改到左边,用左脚踩。”
一提起父亲,天性嘻嘻哈哈的春艳开始哽咽:“有次他生病,我们远在深圳打工,他孤零零地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我们回家吧,没钱给他治病,不回家吧,又没人照顾他,这件事我到现在都非常内疚。”过去,班大伯每天打柴挑水,打工也是干的力气活,腰间盘问题严重,进而影响到股骨头。“当时干得动,没注意,前些年恶化了,腿骨慢慢坏死,”班大伯说。
班大伯告诉记者,要治愈股骨头坏死的毛病,需要通过手术换掉坏死的骨头。因为手术费用高,即便政府减免了一定费用,仍需自费7、8万块钱。“腿没坏前盖了房子,欠亲戚一万多块,还有个小女儿在南宁读书,春艳他们两个要养活一家七口人,根本没钱动手术。”
春艳和她丈夫在深务工,她的母亲则跟着照顾两个孙女。“就我爸爸一个人在老家,他现在勉强能走,种点菜自己做饭吃,如果走不动了可怎么办?我真的特别对不起他,他太不容易了。”
驻村干部到春艳家中了解情况。
那坡县委办驻村干部得知情况后到春艳家中了解情况,“我们现在的政策就是应纳尽纳,确实存在一些村民因病返贫的情况,我们每年都会重新评定,如果符合要求,就会纳入。”那坡县县委宣传部提供的《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显示,认定贫困户的指标涵盖了住房、家电、农机、饮水、用电、健康状况、读书情况、务工情况等18个大类,每一类都会打分,最后加总评定。
今年是春艳外出务工的第10个年头,她16岁便开始奔走他乡。“一是希望多挣点钱,想办法给我爸爸治病。还有就是让女儿佳佳继续待在身边,我们相处了一段时间,母女感情好了很多,而且她也不像以前那么怕生了,”春艳笑着对记者说。
杨志春:“工作虽苦,但生活更有盼头”
老杨还不习惯坐车,一路上头晕恶心,看着有些憔悴。春运第一天,他坐了15个小时大巴,于翌日凌晨抵达百色市客运中心,在候车厅的长椅上将就了四个钟头,打算坐当天的首班车回家。
老杨本名杨志春,壮族人,今年47岁,是那坡县的贫困户。他皮肤白皙,身材略显文弱,言语中透着一股老辈人的质朴和踏实。老杨此前并未出过远门,这年纪进厂务工似乎稍大了点。对此,他解释道:“原来在家种桑养蚕,一个月挣3000。在工厂打工能挣4000多,而且政府每月补200块钱,我想多挣点钱,就过去了。”
那坡县层层叠叠的小山。
那坡客运中心旁的马路上拉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2019年龙岗——那坡精准扶贫暨春风行动招聘会将在我县隆重举办”。百色市脱贫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通过企业投资实施扶贫项目,发展产业,吸纳就业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已经带动1852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那坡客运站附近的一条横幅上写着2月15日将举办龙岗-那坡扶贫招聘会。
据那坡县县委办的工作人员介绍,杨志春去的便是这类对口扶贫的企业,“就是深圳的企业跟政府合作,在咱们这儿招人。这类企业都比较正规,会保证休息时间,加班有加班费,养老保险什么的都会发,我们政府会参与监管。”
“早上六点多起床,七点半开始上班,中午休息两小时,做到下午五点半下班,”老杨说道。老杨所在的工厂生产液晶电视,他负责“卡中框”,“就是把液晶屏放到电视机的框里,一台32寸的电视16秒内要装好,每天做2000台,大的电视时间多点,像40寸的有20秒,50寸的有27秒,”老杨记得清清楚楚。
由于工厂是流水线生产,一个配件没装好,下个环节就没办法继续。老杨告诉记者:“手要快,慢了不行,厕所都来不及上。”此外,因为装配台设计得比较高,工人都站着干活,“工作挺辛苦的,一站一整天,刚来的时候站得脚痛,后来习惯了。厂里有6000多个人,很大的厂,都是跟我差不多岁数的人,没有年轻人,年轻人吃不了苦,干两天就走了。”
老杨家里有个80多岁的老母亲,一个患心脏病的妻子,一个在富士康上班的儿子和一个读高一的女儿。“儿子18岁了,妈妈经常生病,他就想出去挣钱,让她过的好一点,”老杨说,自己出去打工,没办法照顾妻子和母亲,“老妈妈年纪大了,吃的越来越少,老婆也很辛苦,她自己经常生病,还要养蚕、照顾我妈妈,很不容易。”
老杨搬进了新房子。
工作虽辛苦,而且不能陪在家人身边,但老杨觉得比以前有盼头。一年多挣不少钱,家里条件比以前好了;妻子去医院看病是免费的,一分钱都不用掏;搬到政府盖的安置房里,老妈妈住的环境好多了;两个孩子都快长大了,也挺懂事。
百色市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年共计投入财政援助资金3.3711亿元,完成计划3.0亿元的112.4 %;其中,投入产业开发1.2082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4265亿元、投入劳务协作0.03133亿元,投入教育医疗0.7051亿元。财政援助资金共帮助5.5485万贫困人口脱贫。
采访结束,记者添加了老杨微信,浏览朋友圈时看到,老杨于2018年8月26日发布了他注册微信以来的第一条朋友圈——“明天去深圳了”。往后,他的发布频率开始增加,大都配了自己拍的照片:
“8月29日:机器人停车场,电脑自动移位”;
“9月27日:龙岗街道2018年送讲座进企业活动”;
“10月2日:新鲜水果来一份”;
“11月4日:我参加活动会留影”;
“11月21日:我今天参加深圳新创业会”;
“12月18日:新时代大讲堂”;
“1月2日:冬季送温暖”;
……
编辑 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