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移植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施予受”登记平台落户中山七院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郑天心 江清浩 文/图
2019-01-14 22:49
摘要

2019年1月14日上午,深圳市移植高峰论坛暨中山七院器官捐献登记系统启动仪式在中山七院举行。

2019年1月14日上午,深圳市移植高峰论坛暨中山七院器官捐献登记系统启动仪式在中山七院举行。 中山七院成为全国第三家,也是华南地区唯一一家在公立医院平台上推动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工作,并得到了中国器官移植基金会“施予受”国家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的授权和直接联网。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中国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在论坛上作《中国器官捐献移植事业彰显文化自信》的报告。他回顾了中国器官捐献、移植发展的艰辛历程。

2006年,建立中国移植专业人员资格审批制度;2007年,颁布《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走上法治化道路;2009 年,禁止“移植旅游”;2010年,启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2011年,器官买卖罪被写入刑法修正案;2013年,出台《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2015年,全面停止死刑犯器官使用……经过中国器官移植人10多年的努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通力合作,全行业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一路走来,砥砺向前。2018年,中国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6346例,共完成器官移植共20110例,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中国文化下,公民逝世后器官的自愿捐献作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完全行得通,中国模式终获国际移植界的认可。“器官移植不仅是医学技术问题,更涉及政治、法治、伦理等深层次问题。”黄洁夫说,器官移植能得到好的发展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文明、法治、开放、文化自信的国家。

“中国将在2020年实现以一种无可争辩的伦理学方式成为世界上第一器官移植大国。”黄洁夫说,“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就需要我们器官移植人们的共同努力,今天中山七院器官捐献平台的启动就是我们行动的冲锋号。”

黄洁夫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符合国情、社会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体系,并实现了器官移植的量、质双升。

2003年,深圳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人体器官捐献移植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器官捐献的地方性法规。2015年,在我国器官捐献最困难的时候,著名歌手姚贝娜在病危之际做出了捐献角膜的大爱举动,感动了无数人。

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洪涛介绍,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主管的“施予受”平台成立于2014年3月,是国内第一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目前已有73万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

此次中山七院器官捐献登记系统启动,标志着深圳器官捐献、移植迈入了新台阶,大众可以通过中山七院官方微信、官网、电话等多种方式直接对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启动仪式上,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张常华副院长带头登记成为了器官捐献的志愿者,当天,近100名医务人员登记成为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广东省是全国器官移植发展的先行军。目前具有移植资质的广东省医院已经达17家,包括中山一院、中山三院,以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今年预计将新增2家。广东省的人体器官捐献例数一直高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卫健委巡视员刘冠贤指出,2018年广东省完成器官捐献人数835例,捐献器官总数2432例,器官捐献量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希望“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落地中山七院,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器官捐献,打破传统观念,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同时要求各医疗机构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业,推动深圳乃至广东省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健康发展。

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表示,中山七院与中国器官移植基金会“施予受”国家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直接联网,让深圳市民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的器官捐献事业、表达器官捐献意愿、传播器官捐献理念。未来,医院将依托中山大学医科的强大实力,尤其是在器官移植事业已经取得卓越成就的兄弟医院的帮助下,持续加大投入,在深圳这座“志愿者之城”,为器官捐献这项“人间大爱”的事业贡献力量。

中山七院定位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保健康复中心,高度重视器官移植工作。2018年7月,中山七院启动器官移植筹备工作;9月25日,成立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办公室;11月28日,召开了"中山七院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动员会",并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小组进行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12月3日,中山七院成功实施了首例器官捐献手术。未来,除了进一步利用互联网平台,中山七院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办公室还将持续落实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的培训、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培训,规范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流程。

黄洁夫也对中山七院寄予厚望:“中山七院要把器官移植作为学科发展的平台,以器官移植为龙头,做好这个’院长工程’,通过器官移植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尽快从一颗新苗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为深圳医疗卫生发展,为健康中国2030,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读特+

器官移植将进入“热移植”时代

论坛上,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指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疗效的最主要原因。器官一旦离开捐献者体内,便处于“无血流供应”状态,时间达数小时至数十小时不等,不可避免地遭受缺血、冷保存及再灌注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受损。这也是影响器官移植疗效乃至导致移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2017年,其团队成功实施全球首例“无缺血”人体肝移植手术,为一名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进行肝脏移植时,创造了“不中断血流”的新纪录。该项新技术将使肝脏器官功能得到最大的保护,器官损伤将降至最低,改善了器官移植受体的疗效。这标志着,器官移植将进入“热移植”时代。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郑天心 江清浩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