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东四方沙龙开讲“写生”

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2018-12-27 17:09
摘要

此次讲座首先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探讨中西绘画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进而梳理了中国绘画中“写生”的概念及变迁,以及写生之于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特殊意义。

文化公益品牌四方沙龙于本周六下午迎来2018年的最后一期。此次邀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杨惠东带来一场关于写生的讲座。

杨惠东,1968年8月出生,江苏睢宁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国画家》杂志主编,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美协河山画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惠东主攻青绿山水画,作品参加国内外多种展览,并为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出版多种个人画册。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明清绘画和二十世纪美术,有《石涛山水技法解析》《罗聘》《清初四僧绘画》《蓝瑛》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写生是当下美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何为写生,怎样写生,画家们有其各自的理解和不同的选择。一般而言,写生是指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的作画方式,也是画家对大自然的观照方式,中西绘画中,关于“写生”与“师造化”,有相通处,也有极大的不同。“写生”在当代人的潜意识中多倾向于西画概念的写生。

此次讲座首先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探讨中西绘画对大自然的不同态度,进而梳理了中国绘画中“写生”的概念及变迁,以及写生之于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的特殊意义。最后强调,在当下的“写生热”中,应当坚持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立场,保持中国绘画的形式语言特点,弘扬中国绘画的写生精神,写意精神,澄怀味象,心师造化,回归中国画本体。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