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深圳蛇口工业区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加工区。近40年来,深圳工业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深圳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重要指示要求。
1979-2017年主要年份深圳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
深圳工业发展迅猛
建市之初,深圳工业基础“一穷二白”,自蛇口出口工业加工区开发建设始,深圳工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封闭落后到开放创新。1979-2017年,深圳工业增加值以年均29.7%的增速飞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深圳工业经济发展特征划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79-1992年):工业规模超高速扩张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工业大力外引内联,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增加值从1979年的0.23亿元提高到1992年的117.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高达58.0%,占GDP比重从1979年的11.8%提高到1992年的37.1%,提升了25.3个百分点,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大支柱行业,但这一时期工业增速波动性大,波动率为45.6%。
这一阶段,深圳工业发展以“三来一补”为主要方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并逐步形成了电子、缝纫、纺织、机械等重点行业,生产的产品多出口外销,初步形成了外向型的工业发展格局。1992年,深圳生产的主要工业产品有电子表、印染布、服装、彩色电视机、自行车、微型电子计算机、塑料制品等,出口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5.4%,“三资”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2.9%。
(二)第二阶段(1993-2012年):抓高新技术产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阶段
1992年后,深圳工业进入转方式和调结构的转型升级阶段。通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从粗放型扩张开始转向追求质量效益的提升,内部结构逐步调整优化。
工业增速从超高速转入高速增长。2012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达到567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1993-2012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2%,运行态势趋于平稳,增速波动率降到8.2%。
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额比重大幅提升。1993年,深圳货物出口总额中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48.1%,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42.9%,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仅为8.8%;1995年,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超过50%;到2012年,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降至4.6%,比1993年下降43.5个百分点,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占比48.4%,比1993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比提升至28.0%,比1993年提高19.2个百分点。
重工业占比超过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的结构由1993年的66.2∶33.8调整为2012年的26.2∶73.8,重工业的比重提升40.0个百分点。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增长动力来自于资本和技术投入。工业行业结构逐步向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发展,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崛起,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2012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6.1%,比1993年提升25.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9万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1.0%,比2000年提高10.8个百分点;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2009年增长44.1%、92.7%和108.1%。
(三)第三阶段(2013-2017年):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按照“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批示指示精神,制定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深圳工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质量效益,持续深入向高质量发展要求迈进。
工业增加值总量居内地城市首位。2017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达到8688.26亿元,居内地城市首位,比2012年提高3016.04亿元,五年年均增量超过600亿元。
工业增速从高速转入中高速平稳运行。按可比价格计算,2013-2017年深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增速波动率下降到0.8%,运行更为平稳。
工业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业发展和质量提升注入新动力。深圳90%以上的研发资金源于企业,而企业当中9成左右源于工业企业。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R&D支出超过800亿元,占深圳R&D支出的86.1%,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高达3507家,比2013年增加2498家,增长247.6%。
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深圳工业内涵式增长的主动力。2017年深圳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仅有0.4%,比1993年下降47.7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4.2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为43.2%,比1993年提高34.4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升15.2个百分点;出口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40.63亿美元,占比46.7%;机电产品出口额1852.75亿美元,占比75.9%。2017年深圳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9.5%和64.9%,增速分别快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个和3.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5.6%和86.8%,是拉动深圳工业增长的主力军。
规模显著扩大,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跨越式发展,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工业仅能生产初级工业产品,1979年深圳工业总产值为7128万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仅为2313万元。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工业迅速崛起,工业增加值不断迈上新台阶。1985年深圳工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1992年超过100亿元,2001年迈上千亿级台阶,2011年突破5000亿元,到2017年,深圳工业增加值8688.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9年增长19354倍,年均增长29.7%。
(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力显著增强
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9114.74亿元,是1985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1875倍,年均增长26.6%;利润总额2024.21亿元,是1985年的1412倍,年均增长25.4%;资产总计32257.84亿元,是1996年的18.9倍。
(三)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品产量大幅提升
随着深圳工业经济实力的增强,企业生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工业产品品种从少到多,产量迅速扩大。2017年,深圳彩色电视机产量是1981年的5279倍,发电量是1979年的13818倍,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是1983年的381230倍,集成电路产量比1989年增长4260倍。
(四)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198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成分都是国有和集体企业,随着深圳工业的外向型发展,多元化市场主体形成,国有、股份制、有限责任、私营、港澳台和外商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19.18亿元,占比0.2%;集体企业增加值0.14亿元;股份制企业增加值4859.01亿元,占比60.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3175.22亿元,占比39.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4.03亿元,占比0.4%。
(五)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工业是县镇封闭型体系,产业呈现小而散状态。1979年,深圳只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4家,其中,中型企业1家,小型企业223家;1980年,规模以上工业只覆盖23个行业大类,且以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传统产业为主。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43家,比1979年增加772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02.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9年的28760倍,年均增长31.0%;涵盖36个行业大类,比1980年多13个,超百亿元的行业25个,其中超千亿级行业3个,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1.82万亿元,占比59.3%;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097.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1.7%。
(六)工业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撑
1979年,深圳工业占GDP比重为11.8%,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业占GDP比重不断提升,1984年超过20%,1985年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大行业,1988年超过30%,1994年超过4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到2005年占半壁江山,达到50.8%。此后,随着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工业比重逐步下降,2017年工业占GDP比重为38.7%,比1979年提升26.9个百分点。1979-2017年,工业对深圳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45.7%,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基石和重要支撑。
结构优化调整,实现“四大转变”
(一)从传统产业到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转变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深圳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实现了由传统产业为主向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为主的转变。1980年,深圳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产值比重达57.5%;90年代中期,则以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食品加工、金属制品、服装等为支柱行业;进入新世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深圳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2017年上述6个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4.7%,同比增长10.7%,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5.2%。
(二)从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变
建市之初,深圳工业以轻工业为主,1979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比为86.5%。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圳重工业比重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的结构由1979年的86.5∶13.5调整为2017年的22.3∶77.7,重工业比重提升64.2个百分点。
(三)从小型分散生产经营到集群化和规模化转变
1980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型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总产值比重为89.9%,到2017年深圳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1.7%,分别比1980年和2013年提升71.6个和8.0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占比80.0%,利润占比86.4%。此外,工业结构不断向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2017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占比达到59.3%,分别比1980年和2013年提升54.2个和4.1个百分点。
(四)从“三来一补”“贴牌加工”到自主生产和自创品牌转变
深圳工业发展之初,主要以“三来一补”加工装配工业为主,基本没有自有品牌,随着企业生产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圳企业开始自主生产,自创品牌,名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深圳走向世界,培育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具有时代引领性的深圳品牌。
如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从程控交换机起家,如今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并进入2017年Brand Finance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成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从电池和手机零部件起家,通过自主研发生产和转型,目前涉及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且其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球前列;成立于2006年的大疆,依靠创新技术,研发出相机飞机一体化的无人机,2012年推出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1”,引爆了无人机航拍领域的大众使用需求,在研发中不断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目前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成为全球领先品牌。此外,还有中兴、飞亚达、天王、依波、康佳、创维、百丽、富安娜、迈瑞、大族激光、天马微、优必选等在各行业国内领先的知名品牌。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效果显现
(一)研发投入不断增长,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比2013年增长67.1%;研发力量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41.49万人,比2013年增长55.1%;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4%,高于同期深圳全社会R&D投入强度6.05个百分点,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2801.79亿元,比2013年增长94.4%。
深圳企业对技术创新研发的不断投入,是深圳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并为未来发展抢占制高点。美国知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发布的“2018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排行榜中,大疆位列第35位。华为坚持将每年收入的10%-15%投入研发,已成为我国首个跻身全球研发支出50强的企业,为中国通信技术2G时代到5G时代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华为正是依赖于三十几年一如既往的重视技术创新和研究,不断发展,2017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前百强,2018年提升到第72位,比2014年提升213位。
(二)产品迭代加速,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涌现
随着工业内部结构向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调整,处在价值链低端的一批制造业企业或关停淘汰,或疏解转移,或改造升级,深圳主要工业产品结构也随之调整,产品产量转向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主要工业产品中,平板玻璃产品2016年退出深圳历史舞台;铝材由2013年的8580吨降至2017年的4382吨,下降48.9%;照相机由2013年的404.51万台降至180.33万台,下降55.4%。
高新产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保持快速增长。2017年深圳民用无人机产量282.08万架,同比增长68.8%;生产工业机器人14512套,同比增长74.4%;卫星导航定位接收器385.23万部,同比增长81.0%;石墨及碳素制品16738.32吨,同比增长107.0%;光纤535.30万千米,同比增长11.6%;集成电路218.60亿块,比2013年增长50.2%。
(三)经济效益质量明显提升
2017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7.26万元/人,是1995年的5.5倍,比2013年增长54.7%;成本费用利润率7.36%,比2013年提高1.2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8.3%,比1995年下降6.4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3.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5.73%,是1992年的2.17倍,比2013年提升74.1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质量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工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硕果累累,这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忘初心、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圳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激发工业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 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