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95%的时间里,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将工作置于近乎主宰的位置。
古箴言说,“人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如今大部分人却将生活过成了“泪流满面”的样子。人类从何时开始工作的?人与工作的关系发生过哪些改变?人被当作生产力工具投入经济增长,又是怎样形成的?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剑桥大学的人类学家詹姆斯•苏兹曼绘制了一幅宏大的工作简史。日前,他的著作《工作的意义:从史前到未来的人类变革》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中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直到智能化的人类未来,挑战了关于工作变革与人类进化的一些深刻的假设。他融合了人类学、进化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表明虽然我们费尽心力通过工作寻找快乐的意义和目的,但是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过上了工作时长远少于现在但是足够充裕且闲暇的生活。当代社会将人物化为工具,鼓励持续工作以满足经济的无限增长,究其原因,就在于稀缺经济学的引导。人们担忧资源稀缺,因而勤奋工作变得重要,人也变得越来越忙碌。
苏兹曼认为,自动化技术的到来使我们再次处于历史上一个相似的变革时期。如果机器人代替人去做重复性的工作,那么人该做些什么才能更有价值。他认为自动化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与工作的关系,他并不主张回到原始社会这种激进的观点,而是希望我们能够以“富足的原始社会祖先为借鉴,思考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工具的意义。这种从工具人思维向“Human Being”的转化,才是他写作本书更真切的建议。
书摘:
在描绘人类与工作的关系的历史时,有两条路线是最明显的,这两条路线彼此交叉。
第一条路线描绘了我们与能源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所谓工作, 终究是一个能量交换过程,而活的有机体与死的、无生命的物质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是否具备做某种工作的能力,因为只有生物有机体才会主动寻找并获取能量来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沿着这条路线探索 下去,就会发现人类并不是唯一经常挥霍能量的物种,而且当人类被剥夺了目标、没有工作可做之后,会变得倦怠、沮丧和低落。这又引发了其他一系列关于工作的性质以及我们与工作的关系的问题。比如, 像细菌、植物、农场的马这样的有机体也能工作吗?如果能的话,它们的工作与人类的工作以及人类制造的机器所做的工作存在什么不同 呢?这对我们的工作方式有什么启发呢?
在这条路线的起点,一堆混乱的、不同的分子借助某种能源集合在一起,构成了有生命的有机体,之后,生命逐渐扩散到地球表面, 并在进化过程中获取新的能量,包括阳光、氧气、肉、火以及化石燃料,这条能量交换路线也在稳步拓展,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第二条路线是人类的进化和文明之旅。早期的文明里程碑上标记的是粗糙的石器、古老的炉具和破碎的珠子,后来的里程碑包括强大的引擎、大型城市、证券交易所、手工工场、民族国家以及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机器。这条道路也布满了许多无形的标志,它们表现为思想、观念、抱负、希望、习惯、仪式、惯例、制度和故事,构成了文化和历史的基石。沿着这条路线探索下去,就会发现当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不同的技能时,为什么会磨炼出如此强烈的目的性,以至于我们能够在建造金字塔、岩壁绘画等活动中找到意义、欢乐和深深的满足感。这条路径还揭示了古人所做的工作以及掌握的技能如何逐步塑造他们感知周围世界以及与周围世界互动的方式。
但这两条路线的交叉点对于理解当代社会人与工作的关系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大约100万年前,当人类掌握取火技巧的时候,这两条路线出现了第一个交叉点。在学习如何用火来满足一些能源需求之后, 他们更容易获取食物,从而拥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由于掌握了如何 在寒冷天气保暖的技能,大大拓宽了饮食范围,所以催生了一个消耗 能量越来越多、工作也更努力的大脑。
第二个交叉点大约始于 12000 年前,可以说离我们最近,也更具有变革性。那时,我们的祖先开始常规性地储存食物,并尝试耕作。这样一来,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同环境、稀缺资源和工作之间的关系都开始发生改变。探索这一交叉点可以揭示出我们今天赖以开展工作的经济架构在多大程度上起源于农耕时代,也可以揭示出我们对平等和地位的看法同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存在多么密切的联系。
当人们开始聚集在城镇时,第三个交叉点就出现了。这是大约8 000 年前的事。当时,农业社会开始产生富余粮食去养活大量的城市人口,这翻开了人类工作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新篇章。在这种情况下, 工作不仅仅意味着在田间劳动以获取能量,还意味着想方设法消耗掉富余的能量。第一批城市的诞生孕育了全新的技能、职业、工作和贸易,这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或狩猎采集社会是无法想象的。
大型村落和城镇的出现也在重塑经济和资源稀缺的动态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取决于在农村生产粮 食的农民,因此,城市居民就能够集中精力去追求地位、财富、快乐、休闲和权力。城市很快就出现了不平等问题,而在城市内部,人们不再像小型农村社区那样被紧密的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凝聚在一起。这一事实加剧了不平等现象。结果,城市居民开始越来越多地把社会地位与从事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并与同一行业的人建立社群。
第四个交叉点是 18 世纪早期工厂的出现。巨大的烟囱里冒出浓烟,标志着西欧社会学会了如何从化石燃料中释放古老的能量储备, 并将其转化为当时无法想象的物质繁荣。从这时开始,城市数量和规 模快速增长,人口数量以及被我们祖先驯化的动植物数量剧增。为了 适应这一局面,之前提到的两种路线都开始扩张了,世界变得更加拥挤起来。这时,人类开始关注资源稀缺性和工作的重要性,变得更加忙碌。(矛盾的是,这时的物资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尽管现在还不宜得出结论,但我们不得不怀疑,未来的历史学家在研究人类与 工作的关系时,不会区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是会认为这段漫长的时期与之前的任何时期同样重要。
(原标题《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思考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工具的意义》)
编辑 贺曦 周梦璇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范锦桦 李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