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柔性超快充放电池在深圳成功研发
读特记者 吴铠峰 文/图
2018-11-08 14:48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出一种一体化结构设计的柔性超快充放电池,这种新型结构设计显著提升了电池的快充快放特性,同时保持了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记者走访该院了解到,该项目由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研发,相关研究成果《一体化结构设计的超快充放双离子电池》已在线发表于能源材料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并申请1项国际发明专利。

研发团队对“柔性超快充放电池”进行调试。

据悉,该“柔性超快充放电池”项目突破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构造思路,创新性地将正/负极活性材料和集流体构筑于具有多孔结构的隔膜上,实现了电池正/负极活性材料,正/负极集流体及隔膜一体化的柔性结构设计。这种新型的一体化电池结构设计简化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序,并能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快充快放能力。一体化设计的3D负极材料提高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电子和离子的传输阻抗;同时,活性材料和集流体的一体化界面结合又进一步提升了电子在界面处的传输效率,两者协同作用下电池的倍率性能获得了大幅度提升。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电池具有120 C(充放电时间约为30秒)的超高倍率性能。此外,该团队还开发出环保型高效低成本铝-石墨双离子电池、基于钠离子的低成本双离子电池、新型铝-负极锂离子电池等多项新型电池技术,部分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这种新型的一体化电池结构设计简化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序,并能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快充快放能力。

该研究成果有望应用于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其一体化柔性结构设计思路对提升其他储能器件的快充快放性能也具有指导意义。

见习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吴铠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