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诚信体系建设的“天罗地网”

读特记者 何泳 实习生 应江月 文/图
2018-10-16 15:25
摘要

7月3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支行签订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备忘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中央和地方、信贷领域和社会领域两大征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同构筑覆盖全社会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信用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此有着着更深的理解。他们说:信用工作对社会释放的是正能量,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工作人员举例说,在发达国家信用管理手段良好,一个青年在英国留学,想留在英国就业时四处碰壁,原因是念书期间喜欢醉酒后随处小便,被记录在了档案中,变成了信用中的污点。信用记录会伴随终生,从而迫使整个社会都遵守秩序,推动社会进步。

过去不少深圳人对信用的概念还不太熟悉,现在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信用,关心信用。自2002年开始,我市由原市工商局牵头、各部门共建共享,在全国率先推动建设了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率先出台了信用建设的专门规章——《深圳市企业信用征信和评估管理办法》,率先成立了政府主导的信用信息专门管理机构——深圳市企业信用信息中心(现更名为市公共信用中心),历经十多年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企业公共征信体系。目前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已经征集了全市67家行政司法机关、行业协会、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信用数据,征信面基本覆盖市级政府职能部门。

建成了全国相对领先的企业征信数据库。系统覆盖的信息主体达到450万家(含注吊销企业)商事主体,总信息条数达到6.5亿项。目前已上传行政处罚信息9万9千多,行政许可信息147万多条,实现了“双公示”栏目实现全量归集和公示。

构建了与司法、银行的信息联动惩戒机制。目前深圳市区两级法院累计录入民事执行案件信息48万条、立案信息35万条、结案信息37万条,这个联动的法律执行威慑机制帮助法院成功执结了一大批“骨头案”、“钉子案”,大大提升了案件执行的法律威慑力。

推动和人民银行深圳市支行系统对接。7月3日,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与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支行签订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备忘录》,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中央和地方、信贷领域和社会领域两大征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同构筑覆盖全社会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据悉,目前我市正积极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2.0版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综合监管信息服务系统和政府各部门记录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完善全国领先的商事综合信用信息系统,达成让诚信者“一路绿灯”,让失信者“步步难行”的诚信大格局。

2003年深圳市企业信息中心成立开通仪式现场。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何泳 实习生 应江月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